除了开发者不再维护、用户的新鲜劲过了不再使用等原因,被微信封禁也是很多微信小程序的死法。
自小程序上线后,某个或某类小程序被封的消息屡见不鲜。我们用新榜小程序产品量子查查查询了从2018年6月-12月的违规小程序被封情况,发现违规被封小程序占总样本量的2.19%。也就是说,100个小程序里有2.19个小程序被封或者曾经被封。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占23.97%。其次是涉嫌过度营销和所选类目于小程序运营内容不符合,分别占19.21%和13.21%。而涉嫌诱导分享的只有480个小程序,占2.33%。
为什么是这些小程序被封?
光看违规原因可能并不清楚具体所指,我们综合微信运营规范文档、媒体公开报道案例和量子查查数据试图解读一二。
“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一原因比较笼统。从被封禁的小程序名单来看,都是一些包括博彩、赌博、暗网交易、试管婴儿、办假证、假货高仿等小程序。本就是在“刀尖上”赚钱,小程序被平台封禁也再正常不过。比如,微信曾在2018年8月发布公告,表示已经下架了300多个违规引流赌博小程序,并在审核和线上运营环节进行巡查和拦截。
根据微信运营规范提供的截图显示,过度营销包括类似淘宝客为其他平台引流等操作,一经发现将根据违规程度对该小程序账号进行封禁“操作剪切板”功能或封号下架处理。
“所选类目与小程序运营内容不符合”也是小程序开发者容易碰到的问题,包括以修改或隐藏小程序的内容等方式避开、妨碍腾讯的发布审核。其中,不同类目的处罚规则也不一样:
1. 金融类类目不符的,一经发现则永久下架处理。
2. 高危类类目不符的(医疗,社交,公益,政务民生,洗浴保健,时政信息,文娱-视频),给予3天整改警告,到期未整改则永久下架处理。
3. 其他类目不符的,给予3天整改警告,到期未整改则永久封禁“通过二维码打开小程序、被搜索、小程序内容分享”功能。
“内容属于平台未开放的服务范围”比较好理解,虽然微信小程序目前开放了320多个类目,难免还有一些服务范围没有触达。
以「小协议」为例,这是一款区块链小程序。据官方介绍,用户可以只用它3分钟就能创建一份不可篡改的协议,保证内容真实可信和双方身份可靠。据区块链业内人士推测,腾讯未将区块链列入小程序服务范围内的谨慎态度,或与区块链行业相对薄弱的政策法制环境有关。
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也是微信严打的小程序内容。去年1月,新京报发表快评《“共享床位,异性拼房”,想啥呢》,认为主打“床位共享”的小程序「同住酒店拼房」的“异性拼房”模式和宣传语“和TA一起睡,重返20岁”,有涉黄之嫌。
同月,「同住酒店拼房」因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被封。此外,附近的小程序也成了小程序涉黄的“重灾区”。去年2月,潇湘晨报发文,称长沙多个地段有人利用附近的小程序招嫖。这些小程序以“桑拿洗浴”、“顶级按摩”等名义示人,并展示一些暧昧的图片。记者经过实地暗访,发现这些小程序里的“休闲会所”隐藏在多家酒店内,提供色情服务。
涉嫌诱导分享是很多开发者相对熟悉的封禁原因。微信官方曾对诱导分享做过界定,如不得要求(包括明示或暗示)用户分享才可操作;不得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不得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强制诱导分享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方可解锁功能或能力,分享后方可查阅、下载图片或视频等。
2. 诱导用户分享至群或其好友,完成分享至群或好友操作即可获得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即可获得礼品(包括但不限于现金、红包、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等)
3.诱导分享至朋友圈内可获得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
4.以与客服咨询无关的文案、图片(包括但不限于红包、抽奖、虚拟代金券等形式)诱导用户点击进入客服会话。
比如,接力“保护中华田园犬”的小程序「宠物帮领养中心」一夜之间席卷朋友圈和微信群,吸引超300万人次参与,但因涉嫌诱导分享被短暂封禁。小程序开发者或许可以参考小程序「拼多多」引导分享的套路。毕竟没被封、尚且存在的玩法应该就是微信审核能接受的程度,对很多小程序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最后,还有一条封禁原因值得关注“经属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二次审核不通过”。如果是具有新闻媒体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媒体类或含有UGC内容的社交小程序,腾讯可能会统一提交到中央网信办。中央网信办将根据小程序的属地,分配到属地网信办。属地网信办会根据开发者提供的资料,观察小程序是否有违规现象,确定小程序是需要下架还是继续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