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深滚压技术的优点
使用深滚压技术,滚压轮在接触压力下沿着沟槽圆周方向移动,根据金属变形理论:零件表面在外力作用下,被滚压金属的原子间距离会暂时减小或晶粒间产生滑动,当外力达到一定数值时,被加工表面金属除产生弹性变形外,还形成塑性变形。由于塑性变形的产生,使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组织结构和物理性能都发生了变化,使金属被滚压层的组织变得紧密、晶粒变细、晶粒形状也沿着变形方向延伸,在被滚压金属表层内产生一定残余压应力,使金属表面得到强化,提高了零件表层冷作硬化硬度,压平了微观不平度,降低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被滚压金属表面的强度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都有提高。
深滚压加工特点主要有:圆角表面粗糙度低;曲轴整体疲劳强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成本低,生产率高,滚压过程中设备对曲轴滚压力进行监控,确保工件只有经过正确的深滚压后才被传送到下一工位,使设备开动率大于97%;磨削工序不用磨侧面和过渡圆角;边滚压边对曲轴进行校直(见图1),确保主轴颈跳动小于0.12mm,连杆轴颈的对称度满足磨削能力的要求。
曲轴圆角滚压工艺是目前为理想的强化工艺之一,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曲轴的疲劳寿命(圆角滚压的曲轴疲劳强度约增加60%以上),而且还可获得较好的表面加工质量,经滚压加工后的圆角不必精磨,就可以满足表面质量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加工成本。
曲轴弯曲校正方法
曲轴曲折时,按它的曲折量巨细分级校对。
曲轴曲折量在0.05-0.10 mm时,联系轴颈圆度、圆柱度超差的状况与其光磨修补一起处理。
关于曲折量在0.10~0.25 mm的曲轴,选用外表敲击法校直,这种办法是用手锤或气锤敲击曲柄臂的外表,因为冷作作用发生剩余应力,使曲柄臂变形,曲轴轴线发生位移,然后到达校直曲轴的意图。因其变形发生在曲柄臂上,所以轴颈圆角处无剩余应力,这样校对的精度较高。敲击的程度和方向依据曲轴曲折量巨细和方向而定。第一次敲击的作用,重复地在同一部位敲击,会使冷作程度添加,且校直作用不明显,所以对每一处的敲击次数以3-4次为宜。用外表敲击法校对曲轴时,先将曲轴支承在V形铁上(轴颈与V形铁之间可垫上旧轴瓦),当曲轴曲折的方向与曲柄平面重合时(这种状况常见),可按图1箭头所指方向敲击各曲柄;假如曲轴曲折方向不与曲柄平面重合,可别离敲击两对曲柄,使变形向量之和等于弯度(如图2所示, 表明曲轴轴线曲折向量; 表明在连杆轴颈3,4的曲轴柄平面内所要消除的曲折; 表明在连杆轴颈2,5的曲柄平面内所要消除的曲折;1、2、3、4、5、6表明连杆轴颈的次序编号)。
曲轴曲折量超越0.25 mm时,用人工时效和天然时效消除。人工时效是将曲轴加热到300~400℃,保温0.5-1 h;天然时效是在温室条件下,将曲轴放置3d以上。
压缩机曲轴断裂
断裂的压缩机曲轴材料为45钢,经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轴颈处高频淬火等制造工序。压缩机运行时转速为408r/min,装机后工作半年发生曲轴断裂。
从断裂曲轴的断口上可观察到明显的贝纹线,说明断裂属疲劳断裂。疲劳源产生于表面,如图中箭头A所示处,根据贝纹线的扩展特征可看出两侧扩展较快,中间扩展较慢,说明疲劳源处有缺口应力集中现象。又根据断口瞬断区面积相对较小这一特征可判断,曲轴断裂属低载荷下由缺口应力集中而产生的疲劳断裂。另外还可观察到断口与曲轴轴向呈一角度,说明断裂时同时受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
对裂源附近的转角观察,可看到有粗糙的车削刀痕。对转角圆弧半径实测结果为3mm,而设计要求为5mm,说明转角圆弧半径偏小,会导致应力集中现象增大。转角处的粗糙刀痕使轴颈处形成许多凹槽和尖角,在该处形成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于是在该处形成疲劳源。
用透射电镜二次复型技术观察断口疲劳区和瞬断区的形貌。在疲劳区具有疲劳辉纹特征,从微观形貌上证实曲轴属疲劳断裂。断口瞬断区形貌为韧窝,该区是疲劳裂纹扩展至后阶段时形成的快速断裂区,说明曲轴材料韧度较好。
在裂源处取样作金相分析,可见其显微组织为索氏体和网状铁素体,说明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当,裂源处组织未淬透。铁素体组织比正常的回火索氏体组织的疲劳强度低,使曲轴的疲劳强度下降。
分析结论:曲轴断裂为疲劳断裂,引起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转角半径较小和加工刀痕,形成严重应力集中现象;另一方面是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当,使曲轴颈处疲劳强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