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这种很多人每天都要坐几次,看都看烦了的日常场景,也能拍出好片吗?当然可以,只要你有想法,再用上一些特别的技巧。下面是地铁拍微电影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地铁拍微电影技巧】
1. 用好不同镜头
鱼眼镜头
想把平凡无奇的场景拍出新鲜感?鱼眼镜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鱼眼镜头能提供非常宽广的视角,很适合在陕窄的环境下拍摄全景,而且鱼眼镜头带来的畸变效果也很特别:
焦段 50mm 的镜头,视角和人眼接近,你拍出的照片会和用眼睛看到的差不多。这一特性,十分利于你抓拍稍纵即逝“决定性瞬间”。
为什么要大光圈呢?因为地铁站内有的地方灯光会比较昏暗,大光圈有助于手持拍摄,还能拍出迷人的浅景深效果。
此外,大部分的 50mm 定焦镜头都小巧轻便,便于携带,能节省你不少体力。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远近兼备,用着比较自由,但和同档次的定焦镜头比画质会差些,光圈也往往较小,手持拍摄要注意安全快门,或者提高感光度。
不过,变焦镜头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扩展拍摄题材,比如说,玩一玩“拉爆”特效。
具体操作很简单:稳定手持相机(或使用三脚架),匀速地将变焦环从广角端拧到长焦端,就能拍出这种“扑面而来”的动感效果了:
2. 试试长曝光
如果你带上了三脚架,就可以延长曝光时间,拍出一些和肉眼所见大为不同的画面。
在架设相机时,请寻找不阻碍交通,人流量较少的机位,既不影响交通,又减少被人碰到导致拍摄失败的几率,利人利己。
你可以拍摄汹涌的人流:
如果对拍摄效果不满意,你可以尝试多个曝光时间,改变虚化程度和“流动”的感觉:
不同的曝光时间,拍摄效果有较大差异
除了人流以外,你也可以拍摄正在进站的地铁,配上静止的站台或乘客作为点缀,让地铁显得更具动感:
你还可以找个人流量比较少的时间段,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把地铁彻底虚化,拍成一团模糊的色块或光轨:
3. 多种构图套路
对称构图拍站台
除了地铁和人流之外,你也可以拍一拍地铁站本身。站台,就是个不错的拍摄对象。
选择一个人较少的时间段,走到站台中央,以对称构图拍摄,这样的构图非常具有对称之美。
你也可以延长曝光时间,把两侧经过的列车色块化,为画面添加点缀。
强化纵深感拍走廊
拍摄走廊、楼梯、轨道等向远处单向延伸的景物时,由于视觉透视效果,所有景物会在远方汇聚成一点,这样的画面十分吸睛,纵深感也很明显:
但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走廊都是长距离单向直线延伸的,但你也可以通过增强透视效果来让画面更有纵深感。
你可以用广角镜头乃至鱼眼镜头拍摄,这样可以把前景处的物体放得很大,增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让画面更具纵深感。
框架式构图拍人
拍摄地铁众生相,也是地铁摄影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用地铁门、窗构成的框架来强化主体,更是十分常见的套路。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集中观众注意力,突出主体,还能带来一个好处:隔着门、窗拍摄,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被摄者在面对镜头时会更自然。
退一万步说,这样的拍摄方法能大幅降低街拍中的常见“事故”:被拍的人不乐意,来找你麻烦——因为隔着门窗,而且车马上就要开了嘛~
【地铁拍摄的技巧】
1、拍摄人物的表情
地下铁内有各式各样的人,有赶着上班的,有在休息的,在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利用镜头捕捉很多有趣又具有故事性的画面。但如果在人多挤迫的地铁使用大大的长焦未免太招遥了,一支50mm的标准镜头绝对是您拍片必备神器。不过需要留意不是人人都喜欢被拍照的(尤其是在国内),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拍摄之前,礼貌的征求被拍摄者的意见可以避免很多误会。
2、使用特别的镜头作效果
对于地铁拍摄而言,我们可以准备1-3支镜头,建议如下:
50mm 大光圈定焦镜。焦段50mm (如果是APS-C便用35mm的) 的视觉最标准,容易掌握,大光圈也非常适合于偏暗的地铁内拍摄,更能轻易的拍出迷人浅景深,加强效果,而且大部份50mm定焦镜也很轻巧,方便携带。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能提供高达180度的视角,很适合于陕窄的环境下拍摄全景,而且鱼眼镜头带来的视像扭合也很特别,同时大部分鱼眼镜头体积也相对较小,便于携带。
18-105以内的标准变焦镜。这种类型的标准变焦镜头非常方便,远近的拍摄也能覆盖到,但光圈一般比较小,要小心快门速度能否达到安全快门,有需要时提升ISO。
3、调较颜色带来效果
每个地方的地铁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有些地铁很古旧,有些则很现代,我们可以透过一定的后期手法或者多元素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感觉!
4、抓拍吧!
有时不用太着重构图,试试尽量靠近主体,把相片裁成正方形,或者利用软件加上LOMO效果,出来的相片已经有味道了,当然如果您是胶片控的话,那用胶片在地铁上拍摄会更好,胶片足够的宽容度会让您的照片更具韵味!
5、好好利用慢快门
地铁经常有行驶中的列车,我们可以带备三脚架,在不防碍别人的情况下架好相机,然后放慢快门速度,拍摄富有动感的列车,找一下不动的乘客作前景也会是很好的主意!动与静的结合会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当然如果您无法把三脚架带入地铁站的话,那么找一个支撑物就是挽救慢快门的救命稻草,地铁站中的墙壁或者柱子绝对是您寻找支撑物的首选。
找一个固定的人物,来拍摄慢快门效果更佳
6、选择你的构图角度
构图对于摄影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所以不要常常把所有东西也拍进照片中,这样会令构图混乱,主观想表达的东西越多,观者往往会越不知道相片想说什么。我们可以试试相片中只包含一至两个元素,然后找寻一个特别的视角才按快门,这样你的摄影技术一定会更进一步!
【微电影场面调度技巧】
1:运动之间的顿歇
通过演员或摄影机从一个表演区移到另一个表演区,稍停片刻,又到第三个表演区,并就此停下来。每一次变化,都需要在画面上持续一段时间,需要交代有用信息并交代清楚,然后转到下一个位置。
2:表演区的更换
通过表演区的更换体现空间感和自由的场景转换,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使用固定镜头,表演区可按纵深景别分布,分为前景区、中景区和后景区,通过演员调度的方式实验表演区的更换
二是使用摇镜头从一个表演区摇到另一个表演区。
三是使用推移或拉移的移动镜头,从后景到前景或从局部拉到整体
3:接近或远离摄影机
接近或远离摄像机可以实现演员或摄像机的调度,纵深运用是关键,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固定机位改变物距
二是用摇摄或摇臂前推或者后拉
三是用移动摄影(平行或跟踪)保持距离,是摄像机成为一个默默的旁观者,使画面更有冲击力
4:身体姿势的改变
演员面向摄像机的正面姿势一般称作开放姿势,戏剧性上是最强的,容易形成主导趋势;侧面是中性、背对摄影机就是闭合姿势,相对戏剧性最弱,容易形成一种漠视感。但是也取决与周围人的姿势的比较,如果周围都是正面,则背面人戏剧性是最强的,创作中可以通过姿势的转变进行人物关系、视觉重心和调度。
5:位置的替换
通过位置的替换可以使用固定机位把画面中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演员换成另一演员,而画面中其他演员的位置则不变。主要方法是将表演区进行划分,利用演员间在前后景的移动,实现位置上的替换,实现表演中心的转移,这种方式比较常见。
6:调换画面区域
调换画面区域可以通过区域调度和个体调度两种方式实现。区域调度就是区域中的演员可以交换位置或有变化元素,能够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实现表演区的变化,避免单调,演员之间可以通过交换位置的方式实现画面区域的转移。个体调度就是通过跟镜头或移动镜头实验区域的转移。
7:数量的对比
一个人和一群人,一小群人和一大群人对比,可以通过演员的调度形成数量上的变化和对比,不断变换表演中心和观众注意力的中心,实现场面的调度和转换。
【微电影拍摄中使用技巧】
微电影大场面的拍摄技巧
摇臂总是很高大上的一种设备,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安装非常的耗时,不符合微电影简单易操作的特性。我们可以使用大广角镜去解决这一难题,而且拍出来的效果更佳的大气加上广角镜独有的画面感,可以说不比摇臂差,摇摄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三脚架或人体进行任意方向的摇动拍摄。我们只需要借助脚架的效果,去通过镜头进左右摇摆或者垂直摇摆一样可以去体现,这样又省成本效果又理想。
微电影拍摄者的镜头一定要稳住
很多人都拿着DV机拍摄,这样的稳定性会很差,DV不具有防抖动功能而且在一些特写画面上无法做到纹丝不动,这时必须要有三脚架的支撑才能达到稳定的效果。通常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而且景别也保持不变。这就要求在拍摄者与主体人物运动速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既不会使主体人物移出画面,也不会出现景别的变化。
微电影拍摄最中景物的多样化呈现
在拍摄人物和风景时采用移摄会直接调动人们在行进中或运动物体上的视觉感受。“移摄,画面的框架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处于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开的态势,并且移动摄影通过摄影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变焦拍摄注意定格
平时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镜头对准一个广阔和场景,渐渐地镜头推进,最后聚焦于某个细节,这种方法经常运用于花卉、烛光、小动物等细节的拍摄。看上去显得很专业,不过我们一样可以用普通的家用DV拍摄出来。DV的焦距可以通过焦距拨杆来调节,将旋钮推至T那方,可以拉近并放大远方的景物;如将旋钮推至W那方,拍摄的范围则会扩大。
长焦距镜头具有视角窄、景深小的特点,有“望远”的效果,现在家用DV的光学变焦都达到10倍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30倍以上,远在10米之外的细小物体如同就在眼前伸手即可触摸到似的。但是,要想拍好长焦距镜头,需要注意:要防止DV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