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电视节目的对象是未成年儿童,这些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求编导工作者在设计节目时要以儿童的心态为关键点,从这些儿童的角度来发挥节目的作用。要适应社会,编排出好的少儿电视节目,策划是关键,下面是少儿电视节目策划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少儿电视节目策划技巧】
一、“少儿本为”为节目主导意识
如今的时代日渐信息化、多样化,而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电视节目在其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组成下,更加获得少年儿童的喜爱。要使节目内容深深地抓住孩子的眼光,吸引孩子投入到节目的全过程中,这就需要在节目的设计上紧紧结合少儿的特征,在节目中融入孩子们喜爱的元素,以生动有趣的节目形式为孩子们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帮助他们在节目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突出“少儿本为”的主导意识。这无疑是对成人社会中的编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设计时要进入少儿的世界,以他们的视觉、心理去进行节目的创新。
1、找准节目策划的坐标
编导在进行节目的策划时,应考虑到不同年段的少儿,他们的心理年龄以及其兴趣爱好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策划时应使节目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把握节目的坐标。观看少儿节目的少儿多为三到十五岁的孩子们,由于他们具备着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未知神秘事物的想象力,为此,在节目的策划过程中以孩子们的视觉去进行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少儿本位”意识的展现。例如:少儿节目中的《小兰花》,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孩子们,分别对节目进行了不同的版块设计,在不同的栏目中,分别为幼儿园孩子、小学孩子以及初中孩子提供了展示舞台,并且在节目中融入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及娱乐活动,可谓是多位一体的策划。
2、以少儿的特点进行题材的策划
成人的经验与孩子们的喜爱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编导在进行策划时,应当避免以成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节目的策划[2]。在进行节目策划时,可先通过倾听孩子们的意见来作为策划的主要方向,这有利于少儿融入到节目的采制过程,能够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节目对他们的重视度,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发挥主体意识,让节目更加符合他们的喜爱。
3、将道德启蒙作为策划的重要环节
少儿时期的孩子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对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念都处于朦胧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也因此学习任何事物非常迅速,但是他们对事物是非观念还处于萌芽期,因此,需要重视对孩子们的道德启蒙,通过节目引导他们能够养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优良美德的行为习惯。但是传统的说教式,只会使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达不到启蒙的目的,因此,在节目策划时,节目应该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心理,为此,这就需要编导要具有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深刻寓意的童话故事,亦或者让孩子们参与到道德的相关节目中,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逐渐形成基础的是非观念,促进他们能够发展健康的心理。
二、根据实际收视情况不断调整节目内容
长久单一的节目内容是很难获得少儿长久喜爱,因此,要不断变化节目内容,不断创新节目特点,跳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打开视野,拓宽思维,进而让节目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充分发挥可持续教育的意义。而当前节目的评价标准多以收视率为基础,当节目的收视率出现下降时,这时编导就应当做好调整节目内容的准备,可通过观察生活中少儿的心理、行为等特点,再次审视问题的根源,亦可通过市场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市场的变化,及时针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少儿的知识可谓是相当丰富的,他们对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就要求编导除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涉足多种专业,并将其融入到节目中,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心理。
针对少儿的多变心理,也应当对节目形式进行不断的调整,让节目更具有创意,让节目能够满足更多孩子的口味,不断调整节目的风格,将更加具有创意的活动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他们参与到节目中,并能够潜移默化地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节目采制应结合策划进行全面的整合
编导作为把握全局的领头人物,是控制整个采制过程的一把手。因此,编导的能力、个人素质也决定了节目的策划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亦或者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上[3]。就每一期节目而言,编导应当找准个人位置,从定位中找准坐标,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将策划意识贯穿到节目的整个采制过程中,以保障每一个环节更加完美。
在进行节目的录制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固定孩子们的行为语言,让他们感受不到尊重及重视,以至于压抑了孩子们本来的天性。因此,应当鼓励孩子们大胆探讨自己的想法,即使出现现场混乱等情况也不能过分限制,要让孩子们在节目中感受到错不是可怕的事情,不能够因为错而害怕出错,进而压抑了天真的童真。在对节目进行包装时,应当以活跃轻松为主要基调,配以柔和的音乐,让孩子们能够将节目定位在朋友的位置,亦可通过卡通形象使节目更加具有亲切感。
【少儿电视节目编导方法】
(一)根据收视率调整节目内容
儿童偏好于具有感官刺激的节目,如果节目没有特点太单一,儿童对节目也就没有兴趣。因此,编导应该对节目进行调整,创新节目,摈弃传统的套路,使得儿童节目更加的具有娱乐和教育意义[3]。编导应该对少儿节目的内容加以调整,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出发进行调整。在网络时代,儿童的知识可以说是丰富的,他们的兴趣也不断地增加,而要满足学生的兴趣求知,编导就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较宽的知识面,以此在节目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满足儿童的渴望。另外,儿童的心理形式是变化的,少儿电视节目在调整的时候要有创造性,满足儿童多变的口味。编导还可以在节目中设计多种风格和创意的节目,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节目题材突出儿童特点
儿童的爱好和成年人的爱好是不一样的,编导在策划节目的时候要以儿童特点为主。因为成年人和儿童爱好不同,在策划节目时就不能把成人的意识带到节目中。在策划的过程中,编导要了解儿童需求,以儿童的心声为策划的对象,这样就有利于把儿童的计划纳入到节目策划中,也会让儿童知道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主体意识。
(三)加强节目互动性
少儿电视节目具有参与性,这种参与性强调儿童诚实的品行和态度,这些就意味着儿童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节目一味的为儿童做出决定,没有尊重儿童,那么儿童根据自己情况做出判断的潜能就会得不到发挥。相反,在节目中积极的鼓励儿童参与到节目中去,那么他们就能够独立思考。我国的少儿节目中缺乏互动性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儿童节目的发展,也是使得节目不受欢迎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儿童节目要办好就要考虑到儿童的参与以及其参与的形式,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参与媒介的机会,实现儿童节目的传播效果。
(四)以启蒙作为主要环节
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还处于一个十分模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吸收水平,能够轻易的接受新的事物,学习的能力也高。如果在节目中重视儿童的德育教育,培养儿童的品德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传统的方式教育通常会使得儿童觉得这些教育很枯燥,而在节目中,以各种类型的形式加以教育效果会更好。编导在策划的时候就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了解儿童心理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教育。例如,节目可以通过童话故事转换成活动的方式,让儿童在充满趣味的娱乐活动中学习。
(五)提高编导素质
编导是节目的关键人物,也是节目的领军,对于整个节目的制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所以,编导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少儿节目也是有直接的影响的,其能力的高低涉及到节目是否能有效的实施,以及节目的水平。编导在策划节目中的每一个程序时要对每个人的位置查好,找准定位,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同时,编导要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自己,学会和儿童沟通,了解儿童心理,这样做出的节目才贴近儿童。
【如何制作少儿电视节目】
一、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1、节目教导过多,儿童参与性不强。少儿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是向儿童观众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如何将教育与娱乐两者之间维持平衡,是需要节目编导根据儿童观众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的。当前的少儿电视节目呈现给少儿观众的往往是节目在教导层面更为侧重,反而轻视了娱乐性质,直接导致一档少儿电视节目成为了说教性极强的节目,儿童对其兴趣大大降低。
2、节目雷同多,缺乏创意。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进步,让人们看到了很多新颖的节目形式,这种成年人喜爱的电视节目形式逐渐被少儿电视节目的编导熟悉了解后,便应用在少儿电视节目中,与之形成的便是以儿童为节目参与者的少儿选秀或少儿知识竞赛类节目。从成年人电视节目演变过来的少儿电视节目迅速被各家媒体争相追捧,相继推出同类节目并展开竞争。这便造成了如今少儿电视节目过于雷同的情况发生。
3、节目玩闹过多,缺乏精品性的内容。在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中,占据主流的便是综艺、娱乐性质的节目。这类节目展现给观众的便是儿童之间嬉戏玩闹的情景。虽然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这种以玩乐为主线的少儿电视节目,缺乏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导致内容不够精品,其可看性也相对较低。
4、新闻资讯类的节目太少。据统计,当今少儿电视节目中品类占比最低的,便是新闻资讯类节目。适合于儿童观看的新闻资讯类节目,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知识,还能扩大儿童看世界的眼界,对儿童成长的帮助将会非常大。然而这样的新闻资讯类节目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儿童了解更多内容的可能。
二、基于“儿童为本”视角下编导应注意的问题
1、主观意识。当今的少儿电视节目与儿童所需要的内容相距甚远,与编导的主观意识偏差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编导策划少儿电视节目,应注重儿童的真实和理解的意识,从儿童的内心出发,理解儿童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让少儿节目说少儿话,来引导儿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对象意识。少儿电视节目编导在对节目进行策划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对象意识,从而认清节目制作的主体对象,以便更好地贴近儿童来策划节目内容。编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地与儿童进行深度的交流,以便更容易地理解儿童所见所想。通过加强对象意识,有利于掌握儿童内心最重要的需求,从而做到以儿童为中心,策划出儿童愿意观看的少儿节目。
3、逻辑意识。少儿电视节目编导要具备较高的逻辑意识,在内容策划上要体现出足够的逻辑连续性。在知识传授给儿童的过程中,编导具备较好的逻辑意识,能够让儿童更容易地理解节目所传授的知识,避免儿童在观看节目过程中对节目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完全不能够理解节目的意义的情况发生。
三、编导以“儿童为本”设计节目的建议
1、根据收视率调整节目内容。少儿电视节目编导以“儿童为本”来设计节目,首先要根据节目的收视率来调整节目的内容。编导应根据市场的相关调查,了解儿童更为感兴趣的内容。编导应根据节目的收视率,加上儿童在观看节目后的内心感受与反应做出分析,从而真正做到从儿童出发,使节目更好地与儿童所需进行匹配。通过给儿童建立更好的视觉、听觉感受,来发挥少儿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作用。
2、节目题材突出儿童特点。编导选择的节目题材要突出儿童的特点,让节目充满童趣、童真,从而让节目内容更加符合儿童感兴趣的内容方向。让节目题材突出儿童特点,便需要编导跳出成人的思维,凭借着长期跟儿童打交道而建立的与儿童相对匹配的思维来搜索节目题材,在节目的立意上侧重对儿童的关注,在节目的性质上则贴近儿童的真实情感,从节目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凸显儿童的兴趣点所在,才能真正摆脱成人化思维的束缚,还原少儿电视节目的真正意义。
3、加强节目互动性。如今很多的少儿电视节目主要将儿童的身份定义为旁听者,给儿童的主动性较低。在未来的少儿电视节目策划中,编导需要加强儿童在节目中的参与互动性,把少儿电视节目的话筒归还给儿童,尊重儿童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而拉近儿童与节目之间的距离。
4、以启蒙作为主要环节。儿童具备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也区别于常人。由于儿童在三观认识上还处于极为模糊的阶段,这便需要少儿电视节目能够帮助儿童正确了解新鲜事物,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学习内容。那么少儿电视节目必须以启蒙作为节目的重要环节,通过节目的内容从而正确引导儿童吸收学习新鲜事物。编导需要根据儿童年龄层的不同,以寻求更为适合的方式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展开适龄教育,以启蒙为重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强化节目的启蒙作用。
5、提高编导素质。少儿电视节目的整体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导的素质的高低。编导作为节目中的关键人物,他在节目中展现出的能力和作用,将会影响到节目组每一个工作人员。编导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编导素质,在了解儿童所需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个人能力,保障节目内容更为贴近儿童,做到真正地以儿童为本来策划少儿电视节目。
【少儿电视节目如何寓教于乐】
首先,快乐是少儿节目的第一要素。
快乐是童年的摇篮,欢乐是孩子们的天性,收看你们的节目能够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快乐、愉悦,那么他们才会认同你,与你友好相伴。玩是让孩子们快乐的首选方式,是孩子们最具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美国幼教专家,《天线宝宝》原作者安妮・伍德女士就说过:“最容易吸引幼儿注意的莫过于由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能领会的事物和环境”,而幼儿们理解这一讯息的途径就是“玩乐”。
孩子们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情绪结合起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少儿电视工作者也越来越注意到用少儿节目的“玩”来引导孩子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使我们的少儿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我们四川内江遭受了震惊全国的特大水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又一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怎样通过电视手段让孩子们,特别是低幼儿童能认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几种方案,最终选定了让孩子们从角色游戏中去认识、感知环境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保护环境。孩子们通过童话剧、与动物玩耍等“玩”的形式即轻松愉快、又很容易地理解了环境保护这一不易解释清楚的话题,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
其次唱歌、跳舞也能使孩子们身心愉悦。活泼的音乐、欢快的舞蹈常使孩子们陶醉其中。如我们曾经推出的系列动物音乐,孩子们听到音乐后,立即舞出了相应动物的动作,其间不乏孩子们的独创,大家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开怀大笑。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增长了知识。
节目要为孩子们量身定做。
青少年儿童是一个大的群体,就其每一阶段而言,青少幼也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幼儿能领会的知识就极其有限,10岁左右的孩子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我们少儿电视工作者不能依照成人的主观经验行事,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应该有一颗童心,站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用孩子乐于接受和真正喜爱的方式,达到启发、教育和引导的目的。我们在制作一期少儿栏目时,首先充分考虑到节目受众既有学龄前的低幼儿童,又有正渴求知识的小学生。
虽然我们地方电视台不能像央视和省级台那样开办少儿频道,推出丰盛的“自助餐”,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享用,但我们也在“小餐桌”上摆出了不同口味的“菜肴”,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少儿的需求―在一挡少儿栏目中有针对性地分板块。有一期栏目我们根据儿童善于模仿,易受成人影响的特点,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自己化妆,选穿服装,然后表演一场时装秀。在化妆和选穿服装过程中,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以前都是家长和老师帮做的事情,现在自己能独立完成了。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建议,既在玩中很自然地体会团结互助,又通过时装秀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孩子们很有成就感,自然流露的童真童趣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在为小学生设计的板块中,考虑到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为促使他们把现有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让小学生动脑动手,用生活中易于找到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如节笔筒、蟑螂诱捕器等小巧,实用的小发明,小制作,这档栏目不仅深受同龄孩子的好评,而且两项小发明还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
节目应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
媒体问题专家塔巴塔巴博士说:“儿童的精神和身体在这一期间是脆弱的,没有什么能力去承受成人世界的事情。”所以不要让沉重的题材进入少儿节目,不应该渲染苦难,应把中心放在生活美好的一面,使节目呈现出一种轻松向上的气氛。一次我们去采访10岁留守孩子邓敏,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因节省路费五年未回家,邓敏思念父母流泪满面,我们也感到心情沉重。但我们没有在这一层面上做文章,而是宣扬邓敏求学上进、生活自立自强的奋发精神。在学校里邓敏是班干部,品学兼优,与小伙伴们相处融洽;在家里邓敏除帮奶奶做家务,还辅导四个表弟妹学习。节目播出后,留守孩子们认为应向邓敏那样,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乡村学校老师也感到在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受启发。
画面、语言应吸引少儿。
少儿电视节目的画面、语言应高度适应儿童的观赏兴趣和视觉特征。电视流动的图像、线条、绚丽多姿的想像、色彩、快速流动的情节画面等等,都是吸引少儿眼球的重要元素。在我们的节目中,不管是片头、过场、主持人的服饰、背景都尽力安排设计得亮丽多彩,有一种春天般的感觉,给孩子们一种美的享受。语言运用也要体现少儿特有的语言风格。
这种语言风格表现为简洁、生动、天真、淳朴、充满童真和稚气,带有儿童味。如果少儿节目的语言成人化、概念化,强迫孩子以他们单纯幼稚的思维能力去接受成人复杂的逻辑思维,那就违背了儿童的观赏需求和观赏习惯,儿童是不会接受的。比如:有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嘉宾小朋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语言神态无不同成人一样成熟老练,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童趣。
有的现场采访,让孩子背诵成人为其撰写的“台词”,使人啼笑皆非。一位受资助的小学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重振雄风、富民升位贡献力量。当我们悄悄问他什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什么是重振雄风、富民升位,他哑然了,很显然这是老师教的。少年儿童天真顽皮、活泼好动、情感外露,他们对有声语言最易感知,对语调和音韵极为敏感。
所以,无论是专题片解说词还是主持人的串词,语言生动形象,语调高低起伏有变化,朗朗上口,不仅能展示孩子的天性,而且容易唤起少儿的观赏情绪,易于被小朋友接受。《天线宝宝》就使用了大量的儿语,让孩子们觉得非常亲切。另外,少儿电视节目在音乐上也应该体现儿童特点,这样才能留住越来越多小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