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研知识点
以下就是计算机网络考研知识点等等的介绍,希望为您带来帮助。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这部分内容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概念、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发展过程等。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重点掌握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2.物理层
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形式为主。掌握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元、信宿、编码与调制、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数据报、虚电路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此外,还要注意复习每层上的网络设备,在考查目标中特别强调了对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考查。物理层设备有集线器、中继器。
3.数据链路层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可以从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功能入手,便于理解和记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介质访问控制。建议重点复习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介质访问控制这两部分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中,建议重点复习CSMA/CD协议。在前两年的考试中,考查了后退N帧协议,CSMA/CD协议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好理解,大家可以通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辅导讲义》的中相应例题的讲解来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
4.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与转发,因此路由协议和路由算法是考试的重点。路由算法重点复习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IP协议也是考试的重点,要求掌握IPV4地址与NAT、子网划分、子网掩码、CIDR。另外,IPV6协议是未来的方展方向,要了解IPV6的报文结构和地址分配方式。
5.传输层
传输层重点考查UDP协议和TCP协议。要掌握UDP数据报的发送和UDP校验方式;TCP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协议、TCP可靠传输,以及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这部分要多做习题来加深理解。我给大家推荐的是《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这本书是与《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辅导讲义》配套的一本习题集,大家可以通过同步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6.应用层
应用层要重点掌握DNS、FTP、电子邮件及www的概念、基本原理,所涉及的网络协议等。
计算机网络考点解析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
最底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功能:数据物理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功能:错误校验、纠正、组帧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Layer)功能:路由选择、计费信息管理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Layer)功能:网络决策实现分组和重新组装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Layer)功能:通信同步错误恢复和事务操作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功能:转换数据格式、数据加密、解密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功能: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用户服务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率计算
数据传输速率:每秒传输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ps或b/s。计算公式:S=1/T*log2N(bps)
式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通常N=2K,K为二进制信息的位数,K=log2N。N=2时,S=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
信号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单位为波特,记作Baud。计算公式:B=1/T(Baud)
式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
数据链路层中的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流量控制涉及链路上字符或帧的发送速率的控制,以使接收方在接收前的足够的缓冲存储空间来接收每一个字符或帧。两种常用的流量控制方案:XON/XOFF方案和窗口机制:
XON/XOFF方案
增加缓冲存储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收、发双方在传输速率上的差异,但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方法。因为,一方面系统不允许开设过大的缓冲空间,另一方面对于速率显著失配并且又传送大量数据的场合,仍会出现缓冲空间不够的现象。XON/XOFF方案方案则是一种相比之下更主动、更积极的流量控制方法。
窗口机制
为了提高信道的有效利用率,如前所述采用了不等待确认帧返回就连续发送若干帧的方案。由于允许连续发送多个未被确认的帧,帧号就需采用多位二进制才能加以区分。因为凡被发出去蛤尚未被确认的帧都可能出错或丢失而要求重发,因而这些帧都要保留下来。这就要求发送方有较大的发送缓冲区保留可能要求重发的未被确认的帧。
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局域网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做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网桥是一种数据帧存储转发设备,它通过缓存、过滤、学习、转发和扩散等功能来完成操作。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CSMA/CD的MAC帧由8个字段组成: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SFD;帧的源和目的地址DA、SA;表示信息字段长度的字段;逻辑连接控制帧LLC;填充的字段PAD;帧检验序列字段FCS。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3标准提供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说明,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完成成帧(帧定界、帧同步)、编址(源和目的地址处理)、差错检测(物理介质传输差错的检测);介质访问管理,完成介质分配避免冲突和解决争用处理冲突。
计算机网络核心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速率,传输数据速率,也叫数据率、比特率,单位有:b/s、kb/s、Mb/s、Gb/s、Tb/s
2、带宽,最高传输速率,即为速率最高值,单位与速率相同
3、吞吐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或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kb、Mb、Gb、Tb
4、时延,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所需时间)、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所需时间)、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与网络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协议: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分层带来的好处:
1、各层独立,将大问题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小问题
2、灵活性好,只要保证接口不变,内部实现可以修改并不影响上下层
3、结构上易于分开
4、易于实现与维护
5、促进标准化工作
五层结构(七层结构是在应用层下增加表示层与会话层,更多是一种理论的结构,实际多以五层结构表示)
1、应用层
2、传输层
3、网络层
4、数据链路层
5、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除了代表物理层的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包括一些控制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数据链路
网络适配器:数据链路层协议一般是由网络适配器实现的,它实现了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两层的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通信。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
点对点的数据链路通信步骤(点对点的数据链路、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是两种主要的数据链路):
1、节点A把该节点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与尾部封装成帧
2、节点A把封装好的帧通过物理层链路发送给节点B
3、节点B在检查接收到的帧无差错时,上交给B节点的网络层,否则,丢弃此帧
数据链路层协议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帧开始符SOH,结束符EOT
2、透明传输——防止传输文本出现SOH或EOT,造成错误开始或错误结束
3、差错检测——广泛使用CRC循环冗余检测
以太网: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规范,使用CSMA/CD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各种电缆上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CSMA/CD核心要点:
1、“多点接入”,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方式互联到一条总线上,同一时刻只有一台计算机可以占用总线传输数据
2、“载波监听”,每个站(计算机)都必须不停检测信道是否在传输数据,没有被占用才能获得发送权
3、“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如果检测到有总线有两个站同时传输数据,立即停止传输
MAC地址:以太网的物理地址
网桥:可转发、过滤帧,可连接不同物理层、MAC子层与不同以太网,可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缺点是增加时延。
集线器:可转发比特流,工作在物理层,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网络安全的小常识
安装硬件和软件的Internet防火墙。它们可以互补地进行工作。
安装防病毒软件。只要被病毒攻击过一次,你就会发现这一步骤的价值所在。在安装之后,一定要经常对病毒定义进行更新。
实行经常性的备份。当不幸遭受病毒或黑客破坏时,你可以利用备份来恢复丢失的数据。要做一遍恢复试验来确保备份的正确性。
关闭文件共享。当你不需要使用文件共享时,就不要让这个安全漏洞开着。如果需要在家庭网络上共享文件,你应该对它设置用户身份验证,并选择不太容易被破解的口令。
安装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更新组件或补丁程序。如果操作系统销售商承认需要某个补丁,你最好别掉以轻心。
从Internet接口中去掉不必要的协议。到网络控制面板中关闭那些捆绑在你从不使用的设备(NIC或拨号适配器)上的协议。还应该去掉外部接口上捆绑的NetBEUI/NetBIOS协议。
除非你确实有把握,否则不要运行下载的可执行文件或e-mail中的EXE附件。运行不明身份的程序很容易遭受特洛伊木马或者恶意代码的袭击。
向你的孩子们传授Internet安全知识。如果他们和你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他们会为你带来更多的危险。如果你使用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就为所有使用你的电脑的人分配不同的帐号。
考虑把敏感的数据加密。它可能会给文件管理带来麻烦,不过在你的机器遭受攻击时,你的重要文件将受到一定的保护。
永远保持警惕。安全性防范随时都要加以注意。更多的安全漏洞都是由平时的不小心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