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健康类节目制作人都是媒体从业者,往往更追求节目效果和收视率的问题,而对健康类的专业性知识认识不够。那么如何制作健康类电视节目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如何制作健康类电视节目】
1、 树立节目的权威性
当今社会,人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大家探索养生知识的时候,却又不能保证养生知识的真实可靠性。作为大众获取健康养生信息主要途径的健康类电视节目,其内容的真伪对受众的健康和媒体的公信度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应加强节目公信力度的建设,增强节目的科学性,加大对节目内容的审核,使节目内容更加专业[2],避免误导公众,比如成立一个由多名健康专家组成的专业审核委员会对节目进行审核,保证大众从节目中获取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不存在问题的,树立节目的权威性,严肃性,让节目良性运转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找准节目定位,紧跟季节变化做好时令话题的策划
当前,健康类节目的竞争日常激烈,要想在诸多的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则需要不断创新,找准节目的定位,在节目的策划和推广上下功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树立节目品牌形象。例如:我所在的《健康在线》节目,是一档由文昌市广播电视台和文昌市卫生局联合主办的健康服务类栏目,栏目会在每期选取一个健康话题,邀请有资质的医生讲授防治知识。在2013年的5月,当时手足口病大肆传播,我们栏目组便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制作了一期手足口病防治话题的节目,在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一档好的健康栏目只有拥有自身的独创性和求异性,并紧跟季节变化做到抓住话题及时调整,才能被观众所接受,获得观众的 青睐。
3、发挥健康类栏目在社会公共卫生时间中的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健康类电视节目应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发挥出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节目平台对公共事件中人们怎样做好保护、预防、治疗工作给予正确指导。比如:在2010年10月,文昌暴发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我们栏目组马上邀请了防疫专家制作了一期灾后防疫节目,给人们在灾后的卫生健康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健康类电视节目只有立足于实际,紧紧贴合大众的日常生活才能有长远发展,领先于其他同类型节目。
【健康类电视节目如何优化】
1、健康类电视节目的现状
1.1 健康类节目制作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媒体从业者
很多健康类节目制作人都是媒体从业者,往往更追求节目效果和收视率的问题,而对健康类的专业性知识认识不够。在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研发、策划、创作、营销和管理团队,导致健康类电视节目专业性不强,公信力不够。
1.2 健康信息不准确,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
健康知识的准确度事关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然而健康类电视节目在收集健康类知识时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是需要制作方深度考虑的问题。部分健康类的电视节目,为了一味的追求收视率,背离健康节目传播正确健康知识的初衷,而推广一些貌似神奇实则虚假的伪健康知识。健康类知识的不准确,不仅会导致节目被叫停,更严重的是危害到信任节目组的公众的健康。比如曾经很受欢迎的《百科全说》栏目,正式因为采信了伪健康专家张悟本的不当言论,因节目中所讲的健康知识不准确而被叫停[2]。而相关的监管部门管理体系不完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周期性长,导致错误的信息一经传播就已经无可挽回的局面。
1.3 节目嘉宾讲话学术性强,不够通俗易懂
健康类的电视节目通常会请一些专业性的嘉宾来增强节目选题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但是节目嘉宾在交谈中通常习惯了学术性的说辞,让公众很难理解健康类信息的真实意思,而出现理解偏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众通常会使用电视节目中所学到的健康技巧和知识,体验健康知识的真实实用性,因此公众既是健康知识的实践者又是评估者和传播者。只有让观众第一次接受的健康知识就是准确的、没有偏差的,才能在观众的互相交流中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
1.4 健康类信息实用性低,节目形式同质化严重
打开电视机,观众往往被健康类节目的推广噱头所吸引,而去观看节目,但是节目看完才发现噱头中观众想要了解的健康知识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目内容都是以某产品为主导进行产品的介绍,节目前期会引入一些健康类的知识,而这些信息往往都是一带而过,而实际情况是产品广告性质强,健康类信息对公众的实用性低。产品广告的过多植入也让公众对节目本身有了排斥心理,拉低了健康类节目的收视率。据清华大学媒体调查研究室对8大省市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运动、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信息关注度最高。健康类的电视节目也在短时间内同时上线,为了更快的吸引观众,节目组通常单纯复制拷贝成功节目流程和环节,并且就连场景设置、环境风格甚至主持人的讲话语调都十分相似,没有一点创新和改进,让节目形式变得单一而乏味。这样的节目只会更快的失去观众。
2、健康类电视节目的优化建议
基于健康类电视节目令人堪忧的现状,健康类电视节目需要构建专业的健康知识队伍;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提高主持人的专业性、节目嘉宾的专业性,加强节目内容的通俗性;并充分利用好媒体优势,充实和丰富节目内容。为健康类电视节目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2.1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构建健康专业队伍
健康类电视节目不仅要确保节目的质量和好的收视率以供节目长期发展下去,同时也因其涉及公众健康更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健康类电视节目需要积极构建既清楚电视媒体的特点又具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团队,不断完善对养生知识、健康知识传播研究的理论系统体系和实践调研体系。只有让电视节目的制作建立在专业的制作团队基础上,才能让健康类节目既能真正满足普通观众的健康需求又能符合电视媒体的特性。
2.2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健康类信息的准 确性
针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混乱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养生类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5年元旦开始,除电视台外,严禁其他社会公司参与到健康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中。这一规定虽然完善了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但是在鱼龙混杂的健康营养类行业,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加强对健康类养生市场的监督和管控,明确各自的审批或监管责任。电视节目制作方更需严格把控健康知识的来源,确保节目中健康知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3 提高嘉宾、主持人的传播能力,使用通俗性语言
健康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整体主导者和掌控者,因此要想确保健康类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提高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还需不断提高节目主持人的传播能力和引导力[4]。而节目过程中所邀请的节目嘉宾也需要是符合节目每期主题的业界权威人士,保证节目嘉宾的专业性和所传播的健康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节目嘉宾用语过于学术时,主持人需及时进行引导交流,让嘉宾结合并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诉,加强节目内容的通俗性,让受众更便于接受和理解。用事实说话,保证健康传播过程有着通俗和科学的语言,结合公众身体健康的发展过程,制定科学有效的新闻报道。
2.4 找准节目定位,丰富健康类节目形式
在健康类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想要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确立好节目宗旨,找准自己的节目定位,树立好节目的形象。减少广告宣传,做真正具有健康价值的健康类节目。站在健康领域的前沿,关注民众最容易忽视的健康问题,在健康类节目中设置温馨提示类的节目环节,增强健康类节目的实用性,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加强即时性交流[5],通过短信、微博、热线、网络论坛等多种手段,在和观众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获取受众所需要的健康信息来补充和丰富节目内容。健康类电视节目只有保持它独有的创新性和亲民性,才能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和接受。
【城市电视台如何办好健康类栏目】
一、“大健康”式定位,“权威”“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电视栏目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专”可以让观众有的放矢,选择想要收看的“健康”栏目。试想,我们可不可以将健康“专”得更加全面一点呢?牢牢把握住“权威”和“生活”这两只抓手。
目前,《健康123》的栏目内容:新闻资讯、健康专题、名医访谈。新闻资讯以官方和广告客户的信息发布为主,健康专题主要是医院的“软文”及一些公益性报道,名医访谈则以医院科室及专家宣传为主。尽管《健康123》说的上是专业化的健康栏目,但是难免有枯燥、生涩之嫌,收视份额急剧下滑也就不难理解了。如何提高收视率,持续创收是其目前发展的瓶颈。笔者以为,“大健康式定位、“权威”“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解决囧境的一剂良方。如今,人们不仅要求资讯丰富、自身保健,还要求养生,而且要养得合理、养得美味,更希望得到权威平台及人士的引导,共同探讨属于自身的健康话题。
而《健康123》栏目,从新闻资讯上无“新”字可言,从健康专题上“深度”无从谈起,从名医访谈上太过于“专业”,忽而“俗不可耐”忽而“曲高和寡”;不仅权威性令人质疑,而且生活色彩也单薄。笔者认为,如果主持人避免“正襟危坐”的呆板式播报,适当加入自己(媒体人)观点态度,不失为形成“权威”性的一条捷径;不过,资讯民生化、专题深度化仍是长久之计。至于“生活化”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延伸健康的概念,拓展有着丰富内涵的“大健康”——可以是名医会诊、可以是美食养生、可以是运动健康、可以是健康生活智慧、甚至可以是减肥、塑身、美容等生活时尚话题,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广告客户的“软文”报道。
健康时尚的生活,注重品质还需品味,这才是符合当下潮流的 “大健康”理念。不局限于治病,不至于“谈病色变”;而是注重“治未病”,提高大家预防疾病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权威”性、“生活”化做到实处,方能彰显健康类栏目的本色。
二、版块架构须与时俱进,拓宽收视群体
好的栏目版块架构,不仅能让观众从直观上对栏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可以吸引观众锁定栏目内容,巩固提高收视份额。比如,《健康123》栏目,时长15分钟,创办之初设置“健闻连连看”、“健康一点通”、“健康故事会”三个版块。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些版块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合时宜了。
成功的健康节目不仅给受众传播治病的医疗知识,而且传输防病的健康理念,彰显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情味。《健康123》栏目内容主要来源于医院,给人一种“谁有病谁看节目”的感觉,这也就涉及到栏目的收视群体了。一直以来,《健康123》以中老年人看的多;殊不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及健康理念的变化,“求医不如求己,注重日常保健养生”逐渐成为主基调。所有的都市“亚健康”人群都应纳入收视群体。针对于此,笔者建议推出一个“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版块,以主持人参与为特色,正确引导人们如何饮食、保健、养生、健身;既注入了生活气息,也与人们当下的健康理念契合,势必引起人们的共鸣。
另外,在治病方面,“名医在线”就是一个不错的版块,既可以是专家访谈也可以是普通专题,只要涉及到医院、医生,都可纳入这个版块。这样观众收看有的放矢了,“没病的学习预防”“有病的了解何处求医,如何解除病痛”!甚至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及时策划出新的版块;如可以根据当下食品安全主题,推出“食话实说”,曝光抨击危害人们饮食安全的行为,宣传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安全意识。
城市及其周围环境在变化着,健康类栏目也得与时俱进,虽不至于大动干戈、脱胎换骨,但是局部调整也可起到“杠杆”作用。比如,《健康123》栏目,重新架构“健闻连连看”、“名医在线”、“我的健康我做主”、“食话实说”等版块未尝不可。
三、整合本土“健康”资源,“收视”“创收”并驾齐驱
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健康资源”主要包括:卫生局、药监局等官方部门及其直属机构,辖区内的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养生保健会所,医科类的高校,连锁药店,还有保健品、食品等边际资源。
正是这些“接地气”的资源,构成了栏目的内容,也直接达到了创收的目的。从节目内容收视来看,官方相关政策的解读及其工作动态涉及民生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诠释是健康类栏目权威性的立足点;而灵活的运用官方动态也是撬动相关行业广告投放的有力杠杆。迫于创收、宣传的需求,公立及民营医院科室及专家的宣传构成了栏目内容的半壁江山。除了硬广告的宣传之外,这时“转换思维”的软广告(专题),也是观众熟悉本土医疗环境的重要途径,可起到潜移默化深入观众的效果,更是体现节目专业化的亮点。公立、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成为了栏目的主要创收渠道。
另外,诸如“养生保健会所、连锁药店、保健品等边际资源”也可是栏目内容的一部分,契合了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与此同时,做好这些行业宣传,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满足节目创收有一定拉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医科高校资源是城市电视台的一个短板,如芜湖的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院高专,一直以来被冷落在《健康123》栏目之外。虽然这些资源不能直接带动栏目创收,但是“转换思维”,使其满足如养生保健等行业的需求,也可以“迈个坎”间接地带动其发展和栏目创收。 因此,只要能够更好的整合城市本土“健康资源”,撬动思维的杠杆,健康类栏目赢取稳定持久的高收视、高创收,不再遥远。
四、借助地缘优势,深入群众开展互动
城市电视台相比央视、省级卫视及地面频道的最大优势就是“接地气”,熟悉本土百姓的喜好和需求,可以近距离地与百姓开展“满足广告商需求”的花样繁多的互动——赢得收视、带动创收。而健康类栏目的特殊性质,使其相比其他服务类栏目,更具潜力。
“通过做活动来赚取影响力”,无论是“送医进社区”、“名医大会诊”,还是“江城名医大讲堂”,都使栏目在官方还是民间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然而,由于策划周期长、活动成本高、时间短等局限,这些活动未能给栏目带来应有的长期、持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不能将做栏目与做活动有机的统一,达不到“做活动也是做栏目”的效果。一个城市有多少个区县、一个区县有多少个社区,这些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试想,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电视台健康栏目不能将“访谈”“会诊”走进社区?社区就是演播室,就是录制现场;在适当环节,居民可以零距离的与专家、主持人进行互动;观众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的旁观者,而是进入电视屏幕的实际参与者。进百个社区,同一个社区不同的场次,同一场次不同的健康内容,这样既宣传医院、专家,也让栏目影响力在社区深深的扎下根。
【健康类电视节目如何策划】
1、保证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度
无论是养生类节目、医药类节目,还是单纯讲述疾病类的节目,都需要保证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度。这主要体现于两点:
(1)专家的权威性。所谓专家,指具备专业技能、并依赖此类技能为生的职业人士。针对目前不少健康类节目对专家的泛滥引用,媒体首先要对其验证身份,对节目专家的权威性和专业度要把好关。以“不是专家,不上节目”为基准的《相约健康》栏目,一直以副主任医师的严格标准来要求嘉宾,同时还与杭州市卫生局合作,确保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2)主持人的专业度。健康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拥有基本的播音主持自身技能以外,还需要对医药健康等相关方面有了解。在做节目前,要求主持人对相关医学主题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对一些专业医学术语熟悉,对患者的疾病有深入了解,从而达到健康类节目专业性的标准。
2、针对不同的受众定位,适当增加健康类电视节目的趣味性
传统的健康类节目,一般先对患者病情进行介绍,然后邀请嘉宾到演播室进行分析,虽然是专家权威解读,但往往缺失了节目的可看性。适当增加健康节目的趣味性,并非一味娱乐化,将健康知识、疾病描述、专家分析等晦涩、专业的内容主题,巧妙地运用电视画面、情节设计,会更具可看性,更能吸引观众。《相约健康》栏目颠覆了传统健康类节目形式,为了生动地还原患者患病时的情形,还可以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将患者当时的情景和感官感受用情节对白表现出来,不仅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会大幅度增加节目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可看性。
3、在多媒介的融合中,巧妙运用新媒体,增强受众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监督意识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多媒体融合的时代。而国内的健康类电视节目,从兴起到逐步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点滴创新的过程。多媒介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节目与受众间的互动,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增强受众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监督意识。
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的流行,使人们从传统的网络信息时代步入全新的自媒体时代。当前,健康养生已经成为国民最关心的焦点之一。通过微博,健康类电视节目可以发布最新的健康知识、栏目内幕、预告内容等相关消息,而受众又可以进行评论、转发和互动,提高对健康类电视的监督意识。
4、提高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从而增加健康类节目的可信度
受众对健康类电视节目的信赖与专业认可,直接与电视媒体的公信力相关联。作为国内权威性最高的电视媒体,央视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心中非常高。而提高媒体公信力,最重要的就是以其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保证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从而赢得受众。特别是健康类电视节目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要求更高,因此更应努力提高受众对媒体的信赖度、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增添节目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