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生  怎么写  怎么使用  作用  高的  时间  原理  金鱼  怎么分类  较好 

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

   2023-02-01 勤学网1767
核心提示:要写好新闻,除了要把握新闻的语言写作特色外,还要掌握新闻内容写作的一些技巧。 下面是电视新闻写作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电视新闻写作技巧】一、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

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

要写好新闻,除了要把握新闻的语言写作特色外,还要掌握新闻内容写作的一些技巧。 下面是电视新闻写作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一、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的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因此,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达到准确、简约、传神。另外,还要能满足观众最需求的信息,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使新闻标题具有吸引力。新闻主题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门。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电视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收看的一个信号。记者要在导语中给观众提供最新信息,告诉大家什么事情发生,但不要包含细节。

我们在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显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三、写好新闻主体。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门。要交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占有新闻素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好材料,越多越好。”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选好新闻素材。新闻素材经选择的、集中、提炼,其中一部门被记者写入新闻。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新踏入新闻行业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往往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稿里去,结果,文字与画面不符,让观众听不明白。那么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结合电视画面,尽量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

另外,在新闻主体里,要充分发挥电视同期音的作用,用现场真实的声音吸引观众,让观众身临其境。如记者在报道河南电视台著名栏目《梨园春》会“娘家”,来宁陵万亩梨园演出时,导语后的新闻主体,就直接用主持人庞晓戈、倪宝铎一下车,用河南方言与现场观众打招呼的现场音“宁陵的家乡父老,你们好啊!”一下子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觉很亲切。

【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理顺声画关系——为看而写

一般而言,我们总是说“看电视”而不是“听电视”,更不是“读电视”。在电视给人们带来的视与听两种享受之中,视觉的感受是首当其冲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为看而写,以画面为基础,寻求视听的最佳结合。

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不同,电视新闻在“讲故事”的时候,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以下三种基本的组合方式:

1、声画合一,也有人称之为“声画同步”,也就是画面中的形象出现的时候,其所发出的声音也同时出现,当形象持续的时候,声音也持续,形象消失时,声音也消失,声音和画面形象密切统一。这是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原貌最统一的声画组合关系,在电视新闻中应用得比较多。

2、声画分立,也有人称之为“声画分离”,声音和画面互相照映,各自发挥作用。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深层有着互相衬托、互相补充的关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充实和富有内涵。这种组合关系在电视新闻中也是常用的。

3、声画对立,又称“声画对位”,是出于特定的目的故意营造而成的,声音和画面之间在色调、情绪、内容等方面都截然不同,甚至有着强烈的对抗色彩,比如婚礼画面配以哀乐。它对观众而言是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会使得他们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潜台词,达到编导人员所需要的对比、隐喻或是象征等艺术效果。但这种组合关系太富于戏剧色彩,在电视新闻中一般是不采用的。

只用声画合一,容易造成疲沓;只用声画分立,容易造成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只用声画对立,就会让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节目的具体含义。所以,一般的做法是互相配合、互相渗透,或者轮流上阵,或者以其中一种为主、其他为辅。

二、理顺说听关系——为听而写

(一)运用口语化语言

在千百年来的生活实践中,口语是最适于人们说和听的,所以,适听性的首要之义就是口语化。我们所讲的口语化,是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的,它不等同于直接,不经加工而选用人们的口头语言,而是要运用经过加工后的口头语。口头语言有着极大的随意性,在词汇、语序等方面都极不规范,也不适合作为电视写作语言。假如一个记者在新闻里说:“我们来看看现场先啦!”确实是够口语的,但是明显不合适。

口语又是朴素的,电视新闻传播所使用的经加工后的口语化语言也应该是朴素的。否则,华丽的修饰语太多,反而会影响观众的接收。观众在接受的时候,往往是“一心二用”的,即边看边听,有时甚至会“一心多用”,在听和看的同时还忙于其他的事情,不会那么专心地听。所以,文绉绉的、华丽的、繁杂的语言,是写作时的大忌。

(二)运用生活化语言

在中国这个面积庞大的国度里,有着多种不同方言的存在,而同一个地区里还有各种次方言即小范围通用的方言。要让全国观众都能听懂并且爱听,电视语言必须避免晦涩的词汇和字眼,尽量使用生活化的、与大家都比较接近的语言。这种情况下,不是普通话范畴内的方言甚至小方言明显是不适合的。

生活化的语言,意味着要运用大家都能接受的、生动活泼的、亲切的、甚至是比较风趣的百姓用语。生活化不等于庸俗化,所以,电视新闻中如果出现俗气的、低级趣味的甚至是有强烈刺激性的词语是不合适的。不过,运用浅显的大众生活语言来表达氣杂的事物、重要的主题以及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概念和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运用精简的语言

在有限的电视新闻时间里,由于已经有了画面线的一以贯之,有声语言就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不再需要解说词滔滔不绝,它要留下一定的“空白”时间给画面,也要给屏幕文字、图示等留下一定的呈现时间。

每个人物出场的时候,我们都要把报道词暂时停顿,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呈现相关的人物行动作画面。

同时我们也不需要在解说词里事无巨细都详尽交代,直观的画面所要配的是少而精的解说词,一字一句都必须是必要的、简短扼要的。通常情况下,要习惯于使用指示性代词,如这里、这个、这些、这样、这些人、这种,那里、那个、那些、那样、那些人、那种等,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简单地重复画面的情况发生,配上记者的手势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还能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集中或转移。

【电视新闻主题写作技巧】


一 主题鲜明是新闻写作的灵魂

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是记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态度和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确定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正确鲜明而深刻,并且具有针对性。表达主题要简明扼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最重要的事实,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务必删去,即使材料再精彩也要忍痛割爱。

例如,我台获奖栏目“效能建设试点”中有这样一则新闻,原标题是“效能建设动真格,脱岗干警被处理”,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则新闻主要是体现“效能建设视点栏目”的作用和“脱岗干警”的处理结果两个方面,显得中心思想不突出,依据新闻素材经过反复推敲后,将新闻标题重新定为“报警电话无人接,值班干警被处理”,这个主题不再强调栏目的功能,而是更加突出新闻事实,从而使这则新闻主题更加鲜明,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

反之,如果冲淡主题,喧宾夺主,不能突出最主要的事实,则会使新闻失去价值,群众看不到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领悟不了精神实质。例如有一则新闻,原标题是“驻地武警官兵义务栽植丰产林受到县领导赞扬”,当时的新闻背景是县政府把建设小康林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思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都积极响应栽植速生丰产林。为了积极扶持县政府工作,驻地武警官兵也积极投入到栽植工作中,如果转换主题立意为“军民共建丰产林,友谊之树万年青”,则突出“军民一家,友谊长存”这个主题,就会使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二 确定主题的几种技巧

确定主题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首先要吃透两头,即上情和下情,通过深入实际,精心采访,掌握丰富的素材,并进行去粗取精的细心筛选,找出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从获取的新闻素材中提炼出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主题。新闻主题确定后,其表现形式还需要精心提炼,最好是鲜明地表现在标题上,要善于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在推敲佳句上下工夫,使主题出彩。

提炼主题的方法主要有:(1)要对大量新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改造,根据新闻结构的特点选择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并将其余可用的素材按其重要性的程度予以挑选。(2)要在掌握大量事实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抽出可以贯穿于各个事实之间的意义线索,再判断出哪条更具有传播价值,更具有普遍示范或者警示意义,预测其传播效果来确定主题。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本质展示的渐进性和阶段性;主体的实现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3)预设主题加事实印证,作者可以依据对生活的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主题,然后围绕该主题寻找、选择事实,以验证主题。

以下是提炼主题的实例:我台获奖消息“日本友人情系山里娃”讲述的是一个日本友人资助中国贫困学生,使其顺利升入大学,这份挚深的爱跨越国界,将两国朋友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的故事。而这则消息在最初将标题定为“爱心飞跃国界”,由于该标题反映面太宽,写得过于大,观众很难看明白新闻事实,而改写成“日本友人情系山里娃”则更加注重新闻事实,并且主题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 紧扣主题贯穿新闻写作的全过程

新闻主题确定后,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新闻的结构。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导语、主题和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并且根据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对材料组合、段落安排进行总体设计,形成一种写作顺序。

首先要写好导语,不管写什么新闻都要努力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放在导语之中,并在导语中揭示主题思想,有助于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新闻主旨。作为一个记者,不仅要善于捕捉新闻,提炼主题,还要善于巧妙构思,表现主题。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设计几个导语,多琢磨一下篇章结构,认真推敲文字,力求把“好米”做成“好饭”,使人食之有味。一条新闻怎么写,如何设计导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看新闻的内容而定,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新闻主体是由导语引出来的,写好导语后,必须认真处理新闻的主体部分。写好主体部分要注意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点面结合,精选材料,并与导语相呼应,力求生动活泼,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和逻辑相结合顺序等进行写作。在主体部分还可以穿插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进行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实际意义,为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服务。在选取新闻素材时,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不论来得多么不容易,也不论它本身多么生动,都要忍痛割爱,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主体“亭亭玉立”。

要做到寸步不离主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动笔之前,对稿子的结构要有个总体考虑,大致安排,这就叫谋篇布局。二是写完之后,从头至尾检查一遍,是否有跑题的地方,即所有事实是否同主题关系密切。若与主题关系不大,即可删除,毫不可惜。只要在这两个方面下了工夫,紧扣主题做到内容不走题,区区几百字,胜似洋洋一大篇。

【电视新闻写作的常见问题】

1、电视新闻写作问题

1.1概念不分

很多观众甚至记者对新闻的概念并未弄清楚,造成了新闻与宣传的混淆。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新闻有着准确的定义:“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尽管新闻与宣传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两者的目的明显是不同的,并且现代新闻需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传播,而宣传仅仅是一种传播活动,它可以采取各种媒体进行传播。另外新闻实际上是由宣传活动演变而来,但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口号;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控;新闻重实际,宣传重观点;新闻更加注重整体内容的平衡性,而宣传则需要突出重点。

1.2套话现象较为严重

从客观角度来看新闻较其它文字而言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但是在某些新闻节目中往往可以看到使用套话的情况,这些套话不仅仅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反而放新闻文字更显繁琐、累赘。例如在对领导视察活动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基层深入、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等词汇,但是从新闻内容上来看并没有看出何处重要;在领导参与演出活动的报道中则经常会出现“兴致勃勃”等词汇;若领导进行基层调研便会看到“风尘仆仆”等词汇。理论上看以上词汇并未用错,形容也恰到好处,但是在新闻节目中过于频繁的出现则会让观众出现一种审美疲劳并且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不良的文风。新闻重点得不到突出、新闻内容不够充实必然会降低新闻文字的整体质量。

1.3新闻模块化严重

在日常新闻的播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到一种固定的程式化文字结构如某某部门于某年某某日开展了某活动,某领导参加某大会并主持诸如此类。这种模块化新闻的泛滥造成了新闻质量的严重下滑,这使得很多新闻成为了流水账,让观众对此嗤之以鼻。

1.4新闻导语把握性不够

导语作为新闻的基础部分在新闻写作中具有十分关键的点题作用,它以最为简洁的语言来对新闻事实以及观点进行概括性的阐述,若导语质量高将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以此来激起观众观看新闻的欲望。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新闻导语质量都较为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还是在进行新闻学教育的过程中未对新闻导语编写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程式化新闻泛滥的今天让导语编写丧失了其本来地位。

2、优化电视新闻写作的技巧与对策

2.1更新新闻写作观念

当前很多新闻编辑以及记者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其文字根基并未打实,再加上新闻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并养成了不良的新闻写作习惯。为了让电视新闻写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须对新闻写作理念进行更新。

2.2写作布局力求精炼

在记者进行新闻编写之前首先应该对观众的心理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予以思考,以此来对写作言语进行准确的把握。电视新闻写作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但是在内容表现上应该“言简意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为简洁的言语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得以“一目了然。”为了突出新闻内容的力量就应该让新闻主题保持单一,其思想仅为一个,若主题思想过多则会让观众出现混淆的感觉,这将直接影响到观看效果。为了让写作布局力显得更为精炼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新闻的判断力,这样方能升华主题、以小见大。

2.3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对于新闻而言真实性是最为重要的属性,只有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才可以将新闻中传播的信息以客观地表现出来。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切实地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4要素给交代清楚。电视新闻报道必须是真人真事,绝对不能出现虚构的成分。在新闻写作对事实的阐述、解释、说明应该切合客观事实,绝对不能歪曲事实本身。在客观认识、理解人物或事物的基础上将信息如实客观地反映出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开店资讯
网站排行
推荐网站
网站首页  |  你好 测试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