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生  怎么写  怎么使用  作用  高的  时间  原理  金鱼  怎么分类  较好 

农村人物专题片拍摄技巧 乡村拍摄技巧

   2023-02-01 勤学网1300
核心提示:在拍制片过程中,拍摄者必须首先被题材感动,这样才能激起拍摄的欲望,也才能拍出更好的画面,并将自己的体验传达给观众。 下面是农村人物专题片拍摄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农村人物专题片拍摄技巧】借景抒情,以情感人通常,我们在拍摄农村题材人物专题片

农村人物专题片拍摄技巧 乡村拍摄技巧

在拍制片过程中,拍摄者必须首先被题材感动,这样才能激起拍摄的欲望,也才能拍出更好的画面,并将自己的体验传达给观众。 下面是农村人物专题片拍摄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农村人物专题片拍摄技巧】


借景抒情,以情感人

通常,我们在拍摄农村题材人物专题片时,会不自觉地加入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常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段来达到我们预期的制片目的。在实际拍摄中,不仅需要精心构思、表现人物的现在,往往还需要表现其过去或将来。因此,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曾有过的景物借物叙事、借景抒情、以物感人、以情动人,这样既尊重了真实性,又能使人物专题片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如我们在拍摄制作人物专题片《山村壮歌》时,为了反映新疆青河县阿热勒乡呼尔森村哈萨克农牧民在党支部带领下,用十年时间劈山筑渠、引水造地、拉线通电,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奋斗精神,我们拍摄了呼尔森村人当年用过的铁锤、铁凿、抬杆、毛绳、铁链、马爬犁等实物及林海雪原、绵延在山边的大渠、耸立在戈壁上的高压电杆等景物,然后精心编辑,配上悲壮的乐曲,用画面、音乐、解说的组合,生动再现了当年呼尔森村哈萨克农牧民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气概。

纪实写意,相得益彰

以纪实手法拍摄党员电教片,在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才开展的那几年曾有过一些争议。不过在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创作实践中,纪实拍摄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人物专题片的生命就是真实,农村题材的人物电视片亦如此,只有真实,才能够感动人、说服人、教育人。而这种真实性,主要表现在纪实手法的运用上。在实际拍摄中,要深入主人公的生活、工作环境,注重多采用跟拍、抓拍、抢拍,真实客观地记录最能够表现主人公特点、性格的生动场景,同时适当运用长镜头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一部好的人物电视专题片,除了纪实之外,还应注意意境的描写,在纪实中创造诗的意境,在写意中丰富纪实的内涵。如我们拍摄的人物专题片《戈壁上那片绿色》,就是一部注重纪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专题片。片子记录反映的是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乡哈拉塔斯村哈萨克农牧民在村党支部书记木合买提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事迹。如何生动再现长达二十多年的创业发展史呢?在拍摄中,我们跟踪拍摄了村党支部书记木合买提、村中年龄最长的在青海生活了50年的肯加汗老人、回迁时还是小学生的妇女主任哈依霞等几个村里的关键人物。

拍摄他们现在的生活,再拍摄一些在青海的老照片、毕业证书、荣誉证书和一些在青海使用过的物品记录他们的回忆,真实地告诉观众哈拉塔斯村的先辈们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回迁阿勒泰时的情感,告诉观众他们在“第二故乡”的创业历程和发展变化,告诉观众这片叫作“黑石头”的戈壁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条田成方,家家住上新房、人人享受医保的富裕村。为了升华哈拉塔斯村人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我们在片名和解说词的写作上都下了很大功夫。首先片名《戈壁上那片绿色》就富有诗意,片中的结尾也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向往――“沙枣花又开了,回到新疆后的第二十二个春天又来了,生长在‘第二故乡’的哈拉塔斯村的年轻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正接过前辈的旗帜,去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选择角度,刻画细节

细节一般是指作品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腻的叙述单位,是构成一部人物专题片叙事结构的基本要素。细节是血肉,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特色,也可以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

如我们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候鸟夫妇》,记录的是一对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夫妇育种的故事。两位主人公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当时听从党的召唤,来到祖国最西北角以哈萨克民族为主体的阿勒泰地区。主人公说:“当时几乎没有农田,没有耕作,更没有适合本地的良种,有限的土地上种小麦也只有一百多斤的收成。”为了边疆的农业发展,为了当地的哈萨克族百姓,他们选择了引种和育种。当第一代杂交品种稳定推广时,孕育了六年爱情的家庭也诞生了。

为了加快育种周期,他们开始了秋去春来的南繁,像候鸟一样一“飞”就是二十个春夏秋冬,期间顾不了家庭,愧疚于父母和子女,但收获了“阿春一号”到“七号”这一组可在阿勒泰推广种植的系列品种。为生动表现他们克服困难、执着追求、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我们在拍摄中选择不同角度的细节画面。如两位主人公住房兼办公试验室的土屋、近乎三条腿的办公桌、莫合烟袋、生满老茧卷莫合烟的手、指导当地哈萨克农牧民生产的老照片和主人公花白的头发、花镜、防蚊虫的蚊帽、沾满泥水的雨靴,还有那一口流利的带有江苏口音的哈萨克语,多角度、多景别拍摄,特别是在后期编辑中精心运用特技,认真制作,让观众从突出的细节中了解认识并接受了这两位农业科技夫妇。

在我们电教工作者拍摄的专题片中,拍摄对象常常是先进个人或集体,尽管他们的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却有很大的一致性,他们的区别在于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而最能反映和表现他们性格的,就在于他们身上经常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又十分独特的极具个性的细节,这些细节的表现往往是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人物最具有魅力的地方,人们也正是从这些细节记住了这些人物,记住了这部片子。

精心采拍,巧用两声

人物电视专题片的“两声”是指同期声和现场声。同期声和现场声是构成一部人物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作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这里的同期声一种是指人物的“现身说法”,另一种是指与作品人物有关的当事人的声音。同期声可以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心情,这是解说词无法比拟的。除了同期声外,现场声也相当重要,它可以复原生活、渲染气氛。所以在拍摄之前,首先要考虑好同期声和现场声的采录,找好切入点,准备好外接话筒,随身携带。

拍摄时,要做到有画有声,相得益彰。有时拍摄中还要注意抓拍、抢拍一些在后期制作中能够用到的、稍纵即逝的、可遇不可求的现场声。如我们拍摄的《把爱留给大山》,讲述的是一位长期在边远山区乡镇医院工作的医生治病救人的故事。我们在前期采访拍摄中进入一个山区村庄时突然接到一位重度中风病人的报告,医生和我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进入抢救和拍摄状态。

医生赶紧掐病人人中、搓病人脚心,在屋梁钉钉子挂吊瓶,土法、洋法一起上,40分钟的抢救惊心动魄,40多分钟的拍摄也记录了医生凝重、沉着、娴熟的操作以及他与病人家属的对话。抢救成功,让医生和家属长吁了一口气,我们的拍摄者也长吁了一口气,后来这段40分钟的现场拍摄在片长15分的专题片中用了整整4分钟,在当年的电教片观摩评比中受到了同行和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

【人物专题片拍摄制作技巧】

1、编写脚本

在人物类专题片拍摄制作之前应该开展有关脚本编写相关的工作,其主要有剧本资料、分镜头内容等方面。

一方面,剧本资料所选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关业绩、先进事迹等内容,经过设计人员综合考虑,来确定主题、表达的思想、体现的方式等。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播放时间通常比较短,而其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又较为密集,因此专题片策划人员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更多的含义就变得尤为重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策划人员从人物大量文字资料信息中精准地找出着手点,并以此作为源点进行辐射,达到体现重点的目的。对于必要的场景描述、事件说明、人物对白等所需的文字资料,不必保持外在的华丽。应该注重其体现的内涵,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让他们有种很强的带入感,获得十分切实的感受。

关于人物事迹的叙事方式,可以选用正叙、倒叙、插叙的措施对其进行描述,例如在对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进行电视专题片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物所主导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并在日常生活中提取一些有意义的元素进行烘托体现,更为圆满真切地表现人物,进而升华主题,引起共鸣。切忌千篇一律,或者夸夸奇谈、或者毫无波澜、或者矫揉造作,从而不能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

另一方面,有关分镜头内容是指在文字剧本资料的前提下,通过相关人员的合理变通,将文字内容变换为一个个镜头,采取影像的方式来体现人物的事迹。每个镜头片段都应该设有相关场景,如事迹主要人物、发生地点、时间等等,在拍摄过程中应该选取适当角度,设定镜头停留时间,有效采取拍摄相关技巧,这样就能够指引整个素材拍摄过程。


2、素材归类

在对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进行拍摄制作的过程中,素材就是能够体现人物以前和现在的部分画面和有关音频。在确定人物类专题片制作对象之后,就应该对其进行跟踪拍摄,采取偷拍、抓拍、正反拍的形式,这样才能没有造作的痕迹,素材也变得自然天成,更加具有说服力。在拍摄过程中不应忽视每一个体现人物精神的细节,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塑造,力求丰满有影响力。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经过合理的艺术渲染,增添其表现力,更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处理以前人物的一些画面或者音频素材的时候,策划人员应该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物内在动因,能够较好地体现人物过去的生活状态,与现在的精神面貌形成直观的对比,更能反映人物的成长过程或者是发展历程;对于一些难以恢复的过去画面,就可以灵活地选用其他的素材进行侧面体现,例如,综合应用人物少年、青少年、青年等各个时期的照片,通过合理搭配来描述人物的成长;采用一些特定含义的工具来体现人物的某些活动,如画面显示的是奔腾的火车就可以表明人物外出创业或者求学;还可以通过与主人公有关的人物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主人公的认识和评价,并归集为素材以供拍摄制作的参考依据。

【人物专题片后期编辑技巧】

1、处理音频

对于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后期编辑所要处理的音频,通常由相关解说、播放同期、配乐等多个方面的音频构成。有关解说配音应该与播放画面、节奏一一对应,相关人员应该了解人物的先进事迹,在配音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感情,把人物的成长历程、模范事迹、人格魅力全面而准确地烘托出来,或平静、或低沉、或高扬等。这种变化的声调要与画面相互配合,更能增加人物专题片的感染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期配音是在对人物生活细节所带来的自然声音,如脚步声、鸟鸣、车辆行驶声音等等,这种配音的使用可以使专题片更加真实可信,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配乐的使用必不可少,通常用背景音乐来呈现出来,具有烘托人员情感、体现人物心情、预示情节发展、升华立意主题等强大功能,合理地运用背景音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频剪辑

即使是平凡无奇的视频片段在高超的剪辑技巧下也能活灵活现起来,为了让整个画面衔接流畅,引人注目,就可以在人物专题片的视频剪辑中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对于某个镜头的特写,在遵循人们视觉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由面到点、由远入近、由高到底的手法,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增加人物场景的视觉渲染;二是在动态画面的连接上,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表现事态的发展,或者以回忆、穿插、先果后因的方式综合体现人物事迹;三是良好地把握专题片的播放节奏,合理利用松、紧、快、慢等节奏对事件进行动态烘托点缀。

3、特效制作

加入一些画面特效可以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突出体现专题片中人物自身魅力,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为其带来更多的观众。然而,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与影视、其他专题片的特效不同,它主要是体现人物真实客观的行为,例如主人公救人的慢动作等等,使用要合理适当,切勿偏离主题。

【新闻人物专题片制作技巧】

一、电视人物专题采访之前,记者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这里所说的思想准备主要包括: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后,要预先同采访对象照个面,沟通一下,了解他的从业经历,主要事迹,生活环境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思考或讨论,列出采访提纲和拍摄的主要镜头。找出采访的相关人物,筛选需要模拟的相关的镜头,这是因为许多事件都是过去发生的,要想重现场景就得合理地构想。所谓物质上的准备就是采访所需要的摄像机,三角架、录像带、采访车等,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以免用时发现问题而来不及修理,耽误了采访时间。

二、记者选取的新闻人物要典型,要有个性和份量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指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体现了作家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与作品展现的特定环境相吻合,既有较大思想深度又能显示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新闻人物虽然与文学作品的人物有所区别,但就其本质来说确有很大的一致性。因为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就是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所有的不同就是用文学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罢了。典型人物之所以与众不同,其行为之所以高尚,形象之所以高大,是他看似平常的行为中,往往蕴涵着千古不变的高尚道德真谛和对这一真谛无怨无悔的坚守。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就在于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不是一时情感冲动,而是用一种持之以恒的表现状态,演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就是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身上所固有的平凡而高尚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一个先进的典型人物身上都有许多亮点,记者在大量的实事面前要进行精心细致的筛选,选出那些最能反映其个性的事迹。事实上一个人的思想大量反映在他的言行上,并不是当他做出先进事迹的时候才具有先进思想的,因此,要写好人物的思想,一定要选取能揭示人的思想境界,能表现人的崇高品质的事实来写,把写人与揭示人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

2008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电视新闻奖的人物专题片《好人张喜凤》中的张喜凤,就是一个与众不同,行为高尚,平凡而伟大的典型人物。她先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收养了两个病重的弃婴,断掉亲生儿子的奶水让给他们,不惜血本花去几十万元为他们看病治病;她无私地资助三名在校贫困生,为他们交学费、生活费,为他们送吃送穿送温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去对待;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住在百里之外的舅父和另外两位老人,经常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送去衣服和鞋袜,使老人感到她的孝行远远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女;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她率先捐出5吨大米和其它物资,成为全县为灾区群众捐献最多的个人。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几个鲜活生动的事例,把张喜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光辉形象树立了起来,以这样沉甸甸的份量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三、要抓住细节,以真实生动的细节来感动人

什么是细节?按照辞典的解释,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无论场景、服饰、形象、动作、语言、心理都有细节。英国记者格林曾经说过:“要让事实说话, 而不是让形容词来拔高事实。” 细节来源于事实本身,往往不需要形容词来修饰,也不需要专业术语和概念性词语做陪衬。

细节镜头是反映新闻事实的最有力的武器。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而对电视新闻专题来说,细节的镜头记录具有同样的功能。细节镜头对观众所产生的冲击力,是广播和报纸所无法具备的。在我们的亲身实践中,有大量的实例说明电视新闻细节镜头的重要性。我们还以《好人张喜凤》来说事。记者在讲述到张喜凤捡拾弃婴安雅,对当时的场景细节作了这样的描写:“同年9月的一天深夜,喂完孩子刚刚躺下的张喜凤,突然听到门外有婴儿的啼哭声,她打开门一看,门口有个小毛毯,里面包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张喜凤急忙把孩子抱到屋里,解开毛毯,一张字条映入她的眼帘:知道你心好盼望你能救活她,我们全家给你磕头了。”深夜、毛毯、女婴、字条等细节镜头把张喜凤收留小安雅情景交待的清楚明白,揭示出张喜凤同情关爱孩子、勇于担当的大爱情怀。

四、要恰当时使用现场同期声

同期声指的是与画面同时摄录到镜头里的人物现场声。 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的运用能够使画面人物语言达到“声画合一”,以增强专题片内容的真实感、可信度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同期声的运用可以体现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还可以作为一个蒙太奇因素连接电视节目的结构框架。因此,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同期声的运用。

同期声应当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同期声”而“同期声”,而是要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同解说词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同期声的语言要清晰可辨,如果人物的同期声采用了方言或者背景声嘈杂,就一定要同时在电视屏幕上打上字幕,以方便观众理解。在专题片《好人张喜凤》这个故事中,记者大量使用了同期声,其中有主人翁张喜凤的,有张喜凤爱人的,有张喜凤舅舅的,还有张喜凤资助的贫困生的。尽管很多,但作者独具匠心的运用,却能使这些同期声与解说词衔接得当,恰到好处。几个人的同期声在一个事件叙述中同时出现时,由于各人说话的侧重点不一样,没有给观众留下雷同感。整个片子把同期声和解说、画面、音乐巧妙搭配,浑然天成。

五、要巧妙配乐以渲染作品的气氛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和肤色,恰当地运用音乐能够精确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与情绪。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编辑手段。各种各样的栏目片头、片尾、片花的音乐,都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音乐也使节目系统连贯有序,成为最好的间隔方法。在电视专题节目中使用音乐时应注意情绪和气氛的一致性。

商丘电视台创作的专题片《永不放弃》,讲述的是家住民权县城关镇韩庄村的刘红、黄建军故事,他们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然而十三年前的一场车祸,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黄建军成了植物人,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年轻的妻子刘红身上。十三年来,这个坚强的女性毅然担当起顶梁柱的角色,用自己对丈夫的爱和不言弃的信念,硬是把昏迷的丈夫唤醒 。黄建军出车祸的场景当时没有纪录下来,只能依靠村民的描述进行现场模拟,很多场景气氛的营造就是依靠音乐的烘托,先是低沉的音乐和一个宁静的夜晚镜头,接着是“咣当”“轰隆”的汽车撞击声,随后人们看到黄建军倒在血泊中的镜头,低沉悲伤的音乐贯穿其中。音乐起到了很好的渲染画面气氛的效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开店资讯
网站排行
推荐网站
网站首页  |  你好 测试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