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生  怎么写  怎么使用  作用  高的  时间  原理  金鱼  怎么分类  较好 

电视采访技巧 被电视台采访说话技巧

   2023-02-01 勤学网4569
核心提示:采访在新闻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也比较难以掌握的学科,说它难,是因为它涉及面广、变化多、对记者素质要求很高。除了在采访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到达现场后的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电视采访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电视采访技巧】一、

电视采访技巧 被电视台采访说话技巧

采访在新闻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也比较难以掌握的学科,说它难,是因为它涉及面广、变化多、对记者素质要求很高。除了在采访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到达现场后的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电视采访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采访技巧】


一、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有不同的采访思路

电视采访的难点就在于采访对象,也许前一分钟他神态自若,后一分钟他就变得紧张或者不愿接受采访了。面对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记者一定要注意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采访形式。

1.对不善言谈的人:记者应当从他们的生活或熟悉、知道的话题人手,由闭合性问题开始,使他建立信心,感到采访原来就是跟平常唠家常一样。

2.对情绪紧张的人:记者要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态度要平易近人,多跟他们接触,使他们对记者不陌生,不晕镜头。采访时,采访对象由于一直处在听记者提问,回答,再听提问,再回答的状态中,思维一直紧绷着,这时记者要适当铺垫一些话,让对方思想有个暂时的缓冲,既不显得记者发连珠炮,咄咄逼人,又能使谈话气氛融洽起来。

3.对谦虚谨慎的人:这类人往往不愿透露自己的成就,怕说出去领导不爱见,群众有想法,记者要么做通他们领导的工作,表明是单位安排的采访,或者记者先从外围入手,多掌握此人的情况,从具体事例说起,使对方不知不觉进入谈话境界。

4.对有所顾虑的人:记者要诚恳待人,让对方知道自己采访并无恶意,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合作。

5.对夸夸其谈、好自我表现的人:这类人有时一开话闸就收不住嘴,没边没际地说开了,对记者而言,采访对象健谈是好事,但信口开河甚至是讲过头话就不好了,记者要注意适时把话题引回正题上来。

6.对爱打官腔的人:这种人是比较难采访的人,说的是空话、套话,但又不能让对方停止,记者要抓住时机,抓住采访关键点。有时,记者要采访某领导,领导便问记者要采访提纲,足足准备了三页讲话稿,针对这种情况,记者要在不脱离提纲的前提下,变换提问方式,巧妙地使领导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你的问题,这样领导既不会干巴巴地背长篇讲话稿,记者也能够在不让领导难堪的情形下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二、如何让被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经常会碰到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的情况,有的是负面报道,采访人不愿露面怕曝光,或者怕惹祸上身;有的正面或中性报道也拒绝采访,认为人怕出名猪怕壮。不论是哪种情况,记者都应该耐心细致地做说通工作。

1.记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他们明白你的采访是善意的,不是为了曝光、批评谁,而是给他一个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的机会,让公众理解他的作法。

2.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不接受采访,就告诉他接受采访是公家的事,不接受采访是个人的事,让他自己衡量。一般说来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理应接受人们与他本职工作有关的咨询,如果不回答,便是失职。

3.用一种力量制约另一种力量。如果某个单位不愿接受采访,那么记者可以通过上级单位领导来安排采访,或者找到与之有利害关系的部门做说服工作。

4.用逼迫的方式。和执法部门联合行为,如记者可以请警察来帮他询问犯人。

三、采访要会分解思路

采访思路是记者心目中掌握的总体目标,不能拿来直接采访,要分解思路。分解思路其实就是设定问题,通过有目的问答,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

1.围绕新闻要素来分解思路

新闻要素就是通常所说的五个“W”,一个“H”。比如记者要采访渔场盲目捕鱼的事儿,记者问渔民:“你们都从哪儿来呀?”渔民回答:“山东”、“湖北”……记者问另一渔民:“每天捕多少鱼?”渔民答。记者又问:“为啥大老远到这儿捕鱼呀?”渔民答:“能挣钱”。记者问:“现在捕的鱼跟前两年的相比,大鱼多吗?”渔民答:“这两年的鱼比较小,不如前几年的鱼大”……记者看似漫无目的的几个问题一问出来,渔民的回答就是本次报道的结论:渔场盲目捕捞现象严重,致使渔场将要无鱼。

2.围绕新闻主题分解思路

如记者想采访旅途中的导游服务好不好的问题,就不可直接问游客:“你觉得这个导游服务好不好”或“导游服务怎么样”的问题,这样问一般人也许会简单回答“好”、“不好”,但不会答怎么好或不好。记者要把想问的主题藏在心中,问下一级的问题,答案最后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主题。同样是采访导游服务如何,记者可以分别问游客:“您觉得导游对各个景点讲解的内容周全吗?”“是不是主动介绍一些旅游知识和景点?”“她的态度热情吗?”等等,将得到的答案综合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导游服务情况。

3.围绕新闻情感来提问

实际工作中一般可不用围绕情感提问,因为在回答问题时,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已经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表现出来了,但采访对象处在大悲大喜的时候要围绕情感提问,可能会出现你采访中一个有冲击力的亮点。如采访高考状元:“今天接到录取通知书,应该很高兴,为什么你流泪了?”这时候他就会把学习的艰辛等一股脑儿说出来。再如问刚在赛场夺冠的运动员:“现在你心情怎么样?”答:“很高兴,能赢那么强的对手,为国又争一项荣誉。”问“比赛时心里紧张吗?”答:“好紧张,心里咚咚跳”。围绕情感提问,记者很容易调动被采访者的情绪,悲时可令他痛哭流涕,喜时可令他笑容满面。

4.围绕新闻背景来分解

新闻背景是一把尺子,能衡量出新闻事件的价值,通过对背景的发掘,使新闻的价值凸显出来。背景一般包括历史的、环境的、原因的以及相关知识。

如采访在建的汉十高速公路对十堰交通的意义,就可问:“十堰原来建过高速路吗”。答:“没有,这是第一条”。问:“十堰的地理环境如何”。答:“山区城市,交通只有铁路、普通公路,不方便”。问:“为何建高速路?”答:“原因或好处:1、2、3……”然后再问这条路通向何处、联接哪个城市、建设时间、通车时间、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等相关问题,这样就比单纯上来问建高速路的意义要好、要深刻。

四、采访(或提问)要讲求思维逻辑

如果记者的提问上下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那他得到的回答也是支离破碎的。常用的思维逻辑采访方法有以下四种:

1.推理法

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提问方式是根据前提逐步往下推问,一环一环推进,它的好处是从离主题稍远的地方提问,然后循着逻辑关系,一步一步问到记者需要的内容,让被采访者自己 说出结论。

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和简单枚举法两种。如记者问:“厂长,你们厂产品质量怎么样?”答:“有5道关口进行检验”。记者五道关口逐一看过后,得出结论:这个厂里质量检测手段过硬,产品质量也应该可信。这就是完全归纳法,它适用于调查研究类选题。

简单枚举法就是举例,如采访一个班的学生问语文老师课上得怎么样,同样的问题问张三、问李四、问王五,如果大多数学生的结论是语文老师上课不错,那么记者就可以做出判断:语文老师课上得不错。当然这种归纳不是绝对的,也许有个别人的意见不一致,但记者的结论如果是符合大家数人的意志,符合社会利益,符合事实真情的,这种推理是可以的。

2.对比法

“用对比的方式”进行采访,它的特点是效果强烈。例如游戏厅不准许16岁以下少年进入,记者先问游戏厅老板:“这里有没有小孩玩游戏?”他回答:“没有。”然而记者明显发现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玩游戏,记者便问他们:“经常到这儿玩吧?”答:“差不多一星期来三、四次。”问:“上几年级了?”答:“初二。”问“你游戏玩得不错呀。”答:“还可以吧,我是班里的游戏高手。”问“那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第几名?”学生脸一红,不好意思地扭过头……简单的一段对话有两种对比:一个是老板的骗人话跟孩子的话相矛盾,第二是这个孩子玩游戏玩得虽好,但学业却耽误了。运用对比方式采访,不需要记者多费笔墨口舌,问题自然暴露,主题跃然而出。

3.求证法

记者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请人证实一下,其实根本的目的不是得到证实的答案,而是引导采访人说出更多的信息。如问“咱们厂的质量优质奖牌,昨天已经拿回来了吧?”答:“是的,取得这个奖真不容易呀……”在这里,记者已经知道奖牌拿回来了,他的提问是引用厂长的一番感叹,而这些信息才是记者想要的内容。

用求证法提问是记者采访常用的手法,好似执法人员审案:“这是你干的吗?”“是”。“×年×月×日你杀害了×人,是不是?”“不是的”。然而这种求证法在记者想要获取采访人更多的思想、更多的行为动机时却行不通,试问记者采访时,对方全以“是”或“不是”作答,这样的采访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记者全知道了,还采访做什么?所以记者要经常学会用未知求证的方法去采访。

未知求证的提问方式如:“再过几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对新年你有什么打算?”“这次考试你觉得难在哪儿?”

有时候为了引导采访对象表态,说真话,记者不妨故意把事儿往歪处说,刺激对方。如采访奥运赛场回来的运动员:“听说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奖金是吗?”答:“有一些”。再问:“这样今后大家搞体育会不会都奔着钱去呀?”这一问准把对方惹急了,他会说:“训练那么苦、累,要为钱,大家干啥不能挣钱呀?关键还是有理想,想为国争光……”

再如采访获得国家文明城市的市长:“拿到这个荣誉后,大家会不会骄傲,文明程度会不会回落?”市长一定会回答:“不会的,我们已经有一套方案继续保持和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种方式对那些不善言辞,不愿意说或干着急说不到正题的采访对象非常奏效,往往记者一句推测性的问话,会引出对方一连串回答。

五、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

1.开放式提问就是一个问题可以会有多种答案,或者这个问题答案是非常宽泛的,没有具体所指。如:“给我谈谈你的家乡好吗?”再如:“你来十堰有什么感受?”

2.闭合式提问就是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目的明确。如:“你住在哪儿?”“今年几岁?”“你们厂里每年生产多少台车?”在采访时,记者一般采用闭合式提问得到的答案既准确又简练,成功率也高。

3.半开放提问是开放式和闭合式提问的中和,也即缩小范围开放,如:“你对十堰的环境卫生有何感受?”问题范围限定在十堰的卫生方面。

4.有些时候记者面对采访者一时不知该问什么好,问题又不能问大了,否则别人不好答,问的太具体,又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这时你不妨用“最……”的语句来提问。如:“在十堰游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印象是深的人是谁?”“技术攻关最难的是哪一次?”用这种半闭合式问题去采访那些你不太熟悉,而采访时间又比较紧张的对象,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六、通用的采访问题

一些经验不足的记者往往提问时没有章法,问不到要点,老练的记者在偶然情形也难免大脑空白,美国的一位新闻学教授推出了一个提问的通用方式:即目标一困难(或障碍)一方法一开始。这实际上是四个问题:

目标:你们做这件事是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困难: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碰到哪些难题?

方法:这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开始:打算做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万能公式,只能应急,记者每次采访的内容、情形都不一样,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七、突发事件的采访技巧

面对紧急采访,有经验的记者通常用的采访方法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什么人?为什么?也就是以新闻五要素为主线进行,例如:“昨天晚上九点钟在六堰发生一起中巴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中巴车受损不大,但摩托车主伤势严重已被送往医院,警方初步调查认定是中巴车抢道造成的”。简简单单,一桩交通事故的报道思路就出来了,有条理,有要素,清楚明了。记者如果要采访,思路也是清晰的,问目击者:“什么时间撞的?当时撞的情景?”问围观者:“伤者在现场是什么样?流血了吗?”问交警:“引发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样,一篇有描述,有采访、有评说的现场报道就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用这种方法可以完成很多类突发事件的采访。

【电视专题采访提问什么】


提观众关心的问题。采访是面向观众的,因而播出后应引起观众的共鸣。记者应通过采访透露一些观众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观众尚不了解或闻所未闻的幕后新闻、新闻背景、科学知识、发展动态、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竞争压力、致富信息等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起观众的兴趣。

提反映本质的问题。记者做专题采访是有主题的,这个主题需要通过提反映本质的问题,通过采访对象的回答来表现,是非曲直,褒贬爱憎,好坏冷暖,使观众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问的目的,不是靠记者自己去表达,而是借助采访对象的嘴和身份来表达,这样才真实可信、有血有肉。这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提问要贴近采访对象,为特定的采访对象量身定做,引起采访对象的共鸣;二是提问要有连贯性,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突出实质问题;三是提问不要冷场,要善于控制节奏,特别是不能让采访对象信马由缰,过多过长地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语。记者要善于通过自己的提问顺利实现话题转切,使采访对象回到主题上来,回答实质问题。

提不重复的问题。专题采访往往是这样,就一件事请不同的采访对象来回答,如果记者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都是千篇一律的问法,会给人黔驴技穷的感觉。这就要求记者针对同一个问题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提问,避免重复。这种情形在现场采访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电视采访的提问技巧】

首先,根据具体情况,将提问融入谈话之中。电视记者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尽可能获得新鲜、真实、生动的材料,捕捉较有价值的素材。在实践中,有的记者在采访社会名流和党政官员的时候,由于事先做了准备,采访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掌握的情况一股脑地抛向对方,有时甚至把已经交代得一清二楚的问题又拿出来向采访对象提问。名人政要大都很忙,时间很宝贵,在安排采访的有限时间里,如果记者从头说起进行画蛇添足式的提问,不仅浪费采访对象的时间,也会使人反感。因此,对名人政要的采访提问必须抓住要义,获取观众最想知道的最新材料和闪光点。

其次,交流中善于辩证思维。记者以全社会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要对各种新闻人物进行现场采访,既有普通受众,也有专家、学者,甚至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外国国家元首等等。记者在采访提问中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必须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这样才不至于说外行话。电视记者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是专家,但必须博览群书,有几分学者的才气,从而使自己在采访提问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为了适应采访需要,曾系统的研究中国历史,每年都要编写几百页相关资料,并将其作为“案头书”,以备采访用。电视记者不仅知识面要宽,而且思想要敏捷,头脑要灵活,善于随机应变,具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和话语控制能力。

第三,营造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记者一定要控制好现场的气氛,包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采访对象的情绪,要善于采取聊天谈心的方式,让被采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回答问题,这样获得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最富有真情实感。在采访中,记者自身的言谈举止乃至装束,都会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如果记者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态度诚恳热情,举止得体大方,就等于给采访对象安排了一个非常和谐雅致、轻松愉快的情绪环境,采访工作自然会顺利进行。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一)充满自信地沟通对方

记者是代表媒体向受众进行传播活动的第一人,在采访中必定要体现出一定的权威性,无论面对什么身份的采访对象都要充满自信、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敏捷的思维状态,迅速与采访对象沟通。

营造气氛、沟通双方心理是首要的。记者要善于寻找共同点、近似点,比如同乡、熟人、兴趣爱好、家庭子女、相近的阅历等,使双方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也可以帮助对方消除镜头、话筒前的紧张感,使采访很快就能在轻松友好的氛围里进行。

另外,这种自信也来源于记者在采访前做的充分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二)问题要明确、具体、简洁

记者采访受时间限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强、明确、具体、简洁的,不要大而抽象、笼统而宽泛,让人一下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头绪、难以驾驭,或者几句话不能讲清楚,只好一句话应付回答了事。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

(三)问题要客观,可以第一人称提问和评述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报道时应让事实本身说话,忌带主观色彩。记者采访时要尊重客观事实,可以用第一人称“我”进行提问和评述。但是记者必须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以“第一人称说话”和以“个人的身份说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必须注意把握分寸。另外,采访时还要避免将假设答案给被采访者,如果凭主观意识表示了导向,就会影响问题的答复,甚至失去采访真实,也不可能产生采访高潮。

(四)注意给被采访者提供思维空间

给被采访者提供思维空间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记者提的问题不要让被采访者仅仅用“是”、“不是”、“好”、“不好”等简单的句式语词来回答就可以了,应该能够让他们可以畅快地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受众感兴趣的话题。

其二,记者要善于出“难”题,提出独特的、尖锐的、出乎被采访者意料又是很刺激、很有兴趣回答的问题,使被采访者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而不是被动应付。

出“难”题并不意味着要问专业性很强或使采访对象很为难的问题,要尊重对方,切忌提有伤对方自尊心或隐私范围的问题。

(五)语言“精”“泛”结合

记者采访语言要精炼,直截了当这是基本要求,但并不排除适当的铺垫性介绍。“精”是指简洁明了、直切要点,“泛”是指陈述后的提问非单句、短句。“泛”不是罗嗦,不是空洞,主要是从受众需要的角度考虑,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背景用适当的最简练的语言做尽可能多的介绍后,再切入、提出问题,这在人物访谈中是必不可少的。

(六)画面已表现清楚的问题不要重复

电视以其声画并茂而独具优势,记者应尽量利用画面效果做报道,再通过语言进行深入补充说明,尽可能地扩大信息量。记者的采访要利用画面、挖掘画面,但绝不能重复画面。视角要拓展到画面以外,力求通过对方的回答展示画面以外的东西,或是补充画面没有拍到的东西。

(七)善于控制时间

电视新闻节目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不能随意拖延时间,同时要保证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和节目质量。面对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甚至偏离主题的采访对象,记者要不失礼貌地给予暗示,可以巧妙地用诙谐轻松的语言和手势转换话题或及时中止话题。

(八)注意形体服饰语言

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除了通过有声语言外,举止服饰也传达着信息。得体的服饰打扮、落落大方的举止风度是接近并赢得采访对象与受众信任的保证。尤其是记者在采访时切忌不断转换视线,给人以心不在焉、不尊重对方的印象,应较多地注视采访对象,对其的谈话有所反应。记者的整体形象应是和谐、自然、端庄、大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全神贯注的,给人以可信、可亲、可近、可谈的良好印象。

 
标签: 电视采访技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开店资讯
网站排行
推荐网站
网站首页  |  你好 测试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