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固态硬盘怎么检测
新固态硬盘怎么检测?如何才能在自己电脑上最大化发挥固态硬盘的性能?原有的操作系统能否克隆到新固态硬盘上?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检查固态硬盘是否全新
首选选择固态硬盘的时候避免选择已经停产的老型号,新盘到手后首先用CrystalDiskInfo软件检查通电次数和通电时间,就能防止多数以旧充新奸商。正常通电次数应为1或2,通电时间为0,否则就是已经被人用过的。
一般来说全新出厂的固态硬盘是没有分区的,在CrystalDiskInfo当中显示为Disk X,如果买到新盘就有分区盘符,甚至里边还有文件,那就该和卖家谈谈退货赔偿了。
2.确认主板已经开启AHCI模式
对于三五年以前购买的电脑来说这一步是有必要的,而新装机的电脑默认就已经开启AHCI了。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在Advanced菜单中找到SATA Mode Selection,确保将其设置为“AHCI”,这样才能保证固态硬盘性能的完整发挥。
这一步一定要在安装系统之前做,否则你就只能返回来再装一遍了,这是不知多少玩家痛心疾首的经历。
3.安装操作系统
对于多数玩家来说,老系统用习惯了要重装很麻果能把老系统直接迁移到新固态硬盘上自然是再好不过。下载安装分区助手专业版,利用它的“迁移系统到固态硬盘”功能即可。
选择没有分区的固态硬盘,如果之前已经分过区,需要在磁盘管理中先把所有分区删除。
分区助手只迁移原C盘内容,一般小容量的固态硬盘就没必要分区了,一个分区足矣。
迁移向导结束后需要点击提交才能开始。
点击执行之后电脑会重新启动并自动开始系统迁移,将老系统克隆到新固态硬盘里。
重新启动后会有一个倒计时界面,不要碰键盘让他自动走完。
系统分区迁移过程全自动进行,中途不要断电
在系统迁移完成后需要再次进入BIOS设置,将第一引导项改成固态硬盘。接下来就让我们享受固态硬盘为电脑带来的全新乐趣吧!
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工作原理 机械硬盘犹如一个精密封闭的光驱
机械硬盘更像光驱的工作原理,有硬盘盘片(类似光盘)、带动盘片转动的电机、磁头,属于精密机械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头来寻找高速旋转盘片上的信息,来完成数据交换工作,完全就是封闭的光驱。但是机械结构若不好好保养也会感到“疲劳”,因此机械硬盘用久后会出现噪声,寻道时间变长等问题,这是影响机械硬盘寿命的主要问题,所以要好好保养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更像是一个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U盘
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 比较更像U盘的工作原理,由闪存介质存储数据以及主控芯片来控制工作,闪存介质的作用是让集成电路替代盘片,通过不断的充放电来写入和读取数据,并通过主控芯片来完成数据交换。固态硬盘没有机械结构,也不需要寻道,因此读写速度较比机械硬盘快很多。但由于闪存芯片的充放电次数有限,每一次读写,都是一次充放电的过程,因此影响固态硬盘的寿命主要是读写次数、容量。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寿命多久
机械硬盘寿命一般是按年计算,在3至5年以上,因此很多硬盘厂商都是质保3年或5年。当然超过3年也不代表其不能使用了,而是性能会有所下降,有噪声等,时间久了机械结构会出现老化,因此需要进行保养,但 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 比较机械硬盘使用个5至10年是没有问题的。固态硬盘寿命一般是写入次数或写入容量,计算写入容量单位不太直观,其中还有4K、8K的随机写容量,一般是按TB、PB单位来计算的,一般专业人士和发烧友看写入容量。这里还是介绍写入次数,根据闪存芯片类型的不同(SLC、MLC)固态硬盘读写可达到1-10万次,专业级可达百万次,使用寿命最短区间也可以达到5-10年。
写入次数的意思不是固态硬盘使用1万次后就坏了,而是每个存储单元可达1-10万次,一个闪存芯片里有很多存储单元,而主控芯片会自动给不同的存储单元分配数据,以便分担寿命风险。就像洗手间有很多水喷,其中每个水喷可以使用1万次,但不是进去一万个人都会使用一个水喷,水喷越多,洗手间的寿命越长。而固态硬盘寿命减少的特征是出现多次读写后坏掉的闪存单元,其他可以正常使用。一个水喷坏掉,别的还可以使用,工作照常运转。
固态硬盘寿命多长
一、闪存的类型
闪存芯片中,除了我们耳熟能祥的SLC、MLC、TLC以外,还有一种叫QLC闪存芯片。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其结构简单但是执行效率高,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其有00,01,10,11四个充电值。因此,要比SLC需要更多的访问时间。其最大特点就是速度中等,寿命中等,价格比SLC便宜,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MLC多1/2的数据,共八个充电值,111、110、101、011、010、001、000。最大特点就是速度慢寿命短,约500-1000次擦写寿命,但价格是三者最低的。
QLC = Quad-Level Cell,我们知道,TLC闪存是每个Cell单元存储3位电荷,有8种状态,QLC闪存则是存储4位电荷,有16种状态。这意味着QLC闪存单位存储密度更大,是TLC的2倍,单颗芯片可达到256GB甚至512GB。但是,也因如此,QLC闪存的电压更难控制,写入速度更低,可靠、稳定性及寿命比TLC更差。
二、固态硬盘怎么存储?
同机械硬盘原理区别很大,固态硬盘是用NAND Flash来存储数据。NAND Flash在物理结构上是由一个一个的“块”组成。每个块都有一定的擦除寿命(P/E),当擦除寿命达到时,这个块就会损坏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现在的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不同,容量都是120GB、240GB、480GB、960GB,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128GB、256GB、512GB、960GB。近似规格的容量,其实都是用来校验数据和备份冗余这些“块”的。
理论上,TLC闪存是为了能够支持100TB级别的固态硬盘而设计出来的闪存结构(密度大),当然,这仅仅是理论支持而已,成本上依然不能让普通用户接受。所以存储密度更大的QLC出现,就是进一步加强固态硬盘容量的技术变革。小编预测QLC闪存的固态硬盘推出时,将是真正TB(960GB)级别固态硬盘走向普及的第一步(当然不要幻想和机械硬盘同量同价哦)。而且在超大容量面前,写入次数少的问题也可以依靠更多的冗余来弥补,更何况擦除寿命这个事儿,本身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三、固态硬盘能写多少?
根据NAND Flash的类型不同,擦除寿命P/E也不相同,目前存在的NAND Flash分为SLC、MLC、TLC三种类型,加上即将出现的QLC一共是四种。三种类型的闪存P/E分别为SLC 5000~10000次,MLC 1000~3000次,TLC 500~1000次。QLC有多少呢?根据现在的说法,QLC结构的闪存P/E只有150次。150次那不是完全不能用吗?别担心,技术在进步,这只是初期的技术验证产物,后续肯定会改良。别忘了TLC刚刚上市的时候,P/E不过500次而已。
在这里,小编还要给大家解除一个误区,很多人说写入次数太少了肯定寿命短,但是这个长短的概念可真不是单纯字面理解的1000次、3000次什么的。举个实际点的例子吧,小编的120GB固态硬盘是TLC的,按照1000次的P/E写入次数计算,这块硬盘的写入总量应该是120×1000=120000GB,如果是每天写满120GB,那么它的寿命理论是2.7年。是不是感觉很少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说说结果吧,从今年1月3日开始使用这块固态硬盘,目前为止接近半年时间(180天)总计写入量为2413GB,相当于平均每天只写入了13.4GB,距离理论每天写满120GB差了将近10倍,2.7年的所谓理论寿命是不是毫无意义了?
四、固态硬盘寿命杀手究竟是谁?
与其担心写入量的问题会影响固态硬盘寿命,不如担心一下固态硬盘寿命的真正杀手——过热和突然断电。因为固态硬盘是用电信号擦除写入数据,所以突然断电对固态硬盘来说非常严重的事情,频繁的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包括已写入保存的数据!这和机械硬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突然断电,比如说停电、硬关机这类都属于断电范畴。
另一个寿命杀手就是过热了,固态硬盘其实耐热能力不如机械硬盘,过热会极大缩短固态硬盘中闪存颗粒的寿命,这是因为电子芯片会因为过热产生一种叫做电子迁移的现象,说白一点就是加速老化,从物理结构上造成不可逆的寿命损伤,如果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固态硬盘,再加上散热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固态硬盘过热,就小编的看法,这远比关心闪存颗粒的擦写次数更值得关注。